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the label vitalist,自然醫學,herbalist

精油不宜與藥草製劑並用嗎?

Image
前陣子上課遇到學生分享,問我精油芳療和藥草應用之間的相容性。學生的疑惑,來自芳療同學認為精油與其他藥草製劑(例如酊劑)不宜並用,會破壞劑量的設定。這是讓我聽了覺得很有意思的思維。 從藥草學的角度來看,精油其實是藥草學裡面的分支。藥草學中的「芳香藥草」,可以被萃取成為精油使用。因為這類型「療效在香氣」的藥草植物相當多,因此感覺精油芳療被獨立出來成為一門在藥草學中相對的顯學。藥草醫學因為現代實證醫學的發達,正統性被取代之後,發展到現在,芳療圈反而回過頭來,認為使用藥草是有點危險性的作法。 從藥草師的 holistic 觀點來看,醫療要全人,(有辦法取得而且成分療效都適合的話)藥草也可以全株使用,能量更為完整。這兩年藥草製劑課程裡面,我就常常「玩植物」。例如手上如果有西洋蓍草的盆栽,除了採收花、葉製作浸泡油、酊劑之外,運用製劑做乳液的時候,再滴入西洋蓍草精油。如果種植的蓍草壽命到了,我還會把根也採收起來,浸泡酊劑,有止痛的功能。 我沒有意思要批判思維的對錯是非,比較想要去觀察和理解思維的由來。 這個「精油不宜與藥草製劑並用」的思維,出發點或許其實是不熟悉。 不熟悉的話,不使用才是對的。因為不熟,即使是安全的,因為不知道、沒有把握而不用,才是負責任的實踐方法。不過如果因為不熟而去批評他人全株藥草運用的操作方式有問題,那就另當別論。 網路寫文要酸一點才有流量,但這個世界真的可以多一些互相理解啊! --  這裡記錄著喜歡香草,喜歡香氛,喜歡喇皂,喜歡料理的女巫阿娥的各種手做皂與香氛小物,分享阿娥的生活種種。喜歡阿娥寫的東西,可以請阿娥喝咖啡,但我會把錢拿去買書。  請阿娥喝咖啡   透過PayPal贊助阿娥  或  報名上課

藥草與處方藥之間的交互作用

Image
面對藥草我們可能有不同的態度,有人覺得藥草沒有科學基礎,都是秘方(不對),有人堅持不吃化學合成藥物,堅持天然的一定比較好且不傷身(也不對)。 另外一種想法,是聽到「藥草」,覺得我又不吃這類東西,所以我應該不需要知道這些相關知識,這也不對。日常餐桌上的辛香料,也都具有各種療效,對身體有一定功能。 這兩天聽了一集藥草老師談藥草─藥物交互作用的 Podcast,我(極簡單)摘要加入我的簡化說明,寫成這一篇跟大家分享,有興趣聽老師完整講解內容的同學,可以點連結前往收聽。 Herb-Drug Interactions: Fact Fiction or Somewhere Between https://theplantpath.libsyn.com/herb-drug-interactions-fact-fiction-or-somewhere-between *** #藥草小圈圈 課程裡面,我們針對每一支單方藥草深度認識,從歷史傳統用法,到藥理成分,藥物動力學和主要療效作用,以及臨床用法、常用配方等。其中也一定會有一小段落,討論藥草可能與藥物產生的交互作用,或者禁忌體質。 這集podcast中,我覺得很實用的,是藥草與藥物交互作用的通則。 1. 加速藥物代謝的藥草 :例如服用 warfarin 藥物(抗凝血劑)治療心血管問題的個案,藥物在血漿中需要維持一定濃度,才能發揮療效。假設此時個案同時想要飲用聖約翰草茶飲輔助治療憂鬱症狀,聖約翰草同時也是輔助肝臟解毒的藥草。 St. John's Wort 輔助肝臟第一階段的解毒,影響細胞色素 P-450 通路,幫助代謝,因此降低藥物的血液濃度,造成療效降低。 聽到這裡我去搜尋 Wafarin(中文藥名脈化寧),看到與食物相關的注意事項如下: 某些特定食物與保健食品可能會改變warfarin的藥效: (1)可能會降低抗凝血效果導致中風風險,分別有:蔬菜(如:菠菜、甘藍菜、綠色花椰菜、萵苣、綠蘆筍…等)、大量攝取豆類製品、牛肉、豬肝、綠茶、保健食品(例如:含Q10成份)。 (2)可能會加強抗凝血作用導致出血,分別有:芒果、過度飲酒(啤酒量每日大於700c.c.)、烹煮過的洋蔥、保健食品(含omega-3、銀杏、蔓越莓或每日攝取大於400IU的維生素E)。 請保持固定之飲食習慣,避免因過度之改變而影響藥效。若飲食習慣有所改變,請務...

藥草生活基礎 第九課 藥草蒸氣 Herbal Steams

Image
藥草生活基礎 第九課 藥草蒸氣 Herbal Steams 藥草蒸氣,是使用藥草茶湯幫助清除鼻竇或肺部充血、發炎的舒緩方式。跟泡茶的流程一樣,沖泡一杯濃濃的藥草茶,然後將茶湯釋放出來的蒸氣與芳香分子吸入鼻腔和肺部。 適合製作藥草蒸氣的藥草,包括迷迭香、薰衣草、洋甘菊等。接下來以洋甘菊為例,說明藥草蒸氣的製作步驟與用法。洋甘菊具有舒緩、放鬆的功效,可緩解鼻過敏、肺部充血。氣味甜美,除了排除鼻塞之外,也可放鬆助眠。 材料 15g 乾燥洋甘菊( Matricaria recutita ) 2L 水 可裝2公升水的鍋子 大浴巾 面紙 步驟 鍋子內裝入水,把水煮開。 熄火後加入15g乾燥洋甘菊,蓋上蓋子,浸泡20分鐘。 將鍋子移到桌上,坐在桌旁,把頭移到鍋子上方,用大毛巾罩住頭和鍋子,慢慢吸入藥草茶湯釋放出來的蒸氣。 把鼻涕擤出來,繼續嗅吸。 使用對象如果是幼兒,可以用椅子和毯子想辦法搭成帳棚,設計成遊戲,和孩子一起躲在裡面呼吸藥草蒸氣,舒緩呼吸道。 使用過的藥草茶湯可以收入冰箱,稍後或隔日重複加熱使用。 三日後如果症狀持續,可以換一批藥草重來。 沒有藥草的時候,可以使用芳香療法的嗅吸方式,將1-2滴精油滴在馬克杯的熱水中,嗅吸透過熱蒸氣釋放出來的香氣。 藥草蒸氣也可用於護膚,可以看這一篇 百里香薄荷蒸臉清潔液(藥草蒸氣延伸應用) 。 ── 喜歡這類藥草介紹文字,且有意興趣更深入認識藥草的朋友,歡迎加入藥草小圈圈的行列 ── 瞭解藥草小圈圈在做什麼,可看阿娥YouTube影片,或直接上阿娥網站報名《藥草小圈圈》。

藥草生活基礎 第七課 藥草酊劑 Herbal Tinctures

Image
將藥草浸泡在酒精中,利用酒精良好溶劑特性,萃取藥草的活性成分,製成的產品就是酊劑。西洋藥草學最常用的酒精是40%濃度的伏特加,也就是60%是水的酒種。酒精適合萃取生物鹼和黃酮類,水分則適合萃取水溶性的糖苷、皂 苷等 。 將藥草製作成酊劑,是保存這些藥草活性的好方法,尤其是台灣濕、熱的氣候型態。浸泡成酊劑後成為濃縮製劑,也很便利日常調理應用,有需要的時候,只要加入幾滴酊劑到飲用水中,就可以輔助身體,處理疑難雜症。旅行的時候,酊劑也便於攜帶。 以每次只在馬克杯內加幾滴酊劑的方式來服用,原則上是非常安全飲用方式,但如果因各種原因完全不適合飲酒,可以用甘油或醋來浸泡,但萃取的效率就要看浸泡的是什麼藥草,含有哪些類型的活性成分。 本篇介紹最簡易的民間製作內服酊劑方法(folk method),只要在玻璃罐中裝入半滿的藥草,然後把酒精倒入淹沒藥草即可。詳細的酊劑製作科學背景與其他進階萃取方式(例如滲濾法),可以參考阿娥的書籍,或報名參加酊劑專論課程。 除了內服之外,也可用藥用酒精浸泡外用藥草,做為皮膚、筋骨痠痛護理之用。 材料 500ml 的伏特加(濃度40%) 可裝滿半個玻璃罐的藥草,本文以纈草根為例 500ml 容量的玻璃瓶 濾網、紗布、漏斗 步驟 消毒玻璃空罐。把乾燥纈草根裝入玻璃罐內,約半滿即可。 倒入伏特加,蓋過纈草根,至裝滿玻璃罐。 蓋上蓋子並貼上標籤,註明製作日期、使用的藥草和酒精種類、重量等。 接下來的一週可每天搖晃酊劑。 浸泡4-6週即可過濾,分裝入深色滴管瓶中。 酊劑的運用 視浸泡的藥草種類而定,可以滴入飲用水中飲用,可以加入果醬製作,可以運用到烘焙食物中。 以本篇的纈草為例,纈草是經典的神經鎮定藥草,可以幫助緩解焦慮和失眠。焦躁不已的狀態,可以使人安定下來,得以舒緩焦慮順利進行工作、生活。可以幫助入眠,也會提高睡眠品質。味道即苦,且每個人對纈草劑量反應不同,可從少少滴數開始嘗試。 烘焙常用的香草精就是一種香草酊劑,可以自行購買香草莢來製作。我還常使用小荳蔻、丁香苞等香料製作酊劑,添加到奶茶或感恩節熬製蔓越莓果醬時添加。 ── 喜歡這類藥草介紹文字,且有意興趣更深入認識藥草的朋友,歡迎加入藥草小圈圈的行列 ── 瞭解藥草小圈圈在做什麼,可看 阿娥YouTube影片 ,或直接 上阿娥網站報名《藥草小圈圈》 。

咖啡的藥草作用分析

Image
繼續談談咖啡。 先前在《藥草瑜珈》新書分享會後回答問題,談到 某些體質的人不適合喝咖啡 ,似乎用一種負面表列的方式來討論咖啡。今天來翻轉一下咖啡的形象。 因為各種歷史與經濟發展、全球化等因素,咖啡已經成為一般人早晨、日間甚至晚餐後搭配甜點的飲品。因此我們聽到咖啡,傾向把它當成日常生活的「飲料」,而不會想成是藥草。許多藥草書,藥草典、藥草百科也不一定會將咖啡列入介紹的藥草之一。 咖啡(從原型咖啡豆研磨沖泡而成的咖啡,而非即溶咖啡)的營養成分,包含鉀、鎂、鉀、多酚(綠原酸)、B群維生素、菸鹼酸、單寧、還有最主要的咖啡因等。 因為這些成分,使得咖啡具有刺激、興奮功能,可以提振、快速醒神,讓人有元氣,具有抗氧化、抗發炎和利尿功能。 咖啡因除了在咖啡豆中存在之外,在咖啡植株的花朵、葉片等其他部位也有。咖啡為什麼製造咖啡因?或許一開始是為了防虫咬和其他病蟲害。含有咖啡因的花,會讓蜜蜂喜歡並且更勤快的來採集花蜜,因而協助咖啡授粉,間接擴展了咖啡的生長力與生長範圍。人類發現咖啡功效並且喜愛喝咖啡,也因為喝了咖啡之後會讓人精神振奮更有效率,人類因此種植了更多的咖啡並且銷售到全球各地。根據維基百科的數據,在2023年,全球咖啡產業規模價值達四千九百億美元,是非常驚人的數字。 咖啡作用的方式,是透過刺激中樞神經,提升警覺性和感知力。引用咖啡後,或增加身體活動力和心臟幫浦活力,促進消化液分泌,也是強效的利尿劑。這些作用綜合起來,有著提振活力和抗老化的預防保健功能,對代謝有幫助(利尿),也對心血管有助益。 咖啡因可以減輕頭痛和偏頭痛。但是飲用過量咖啡,或突然停止喝咖啡,也就是突然過度攝取或停止供應身體這個興奮劑,也會造成頭痛。咖啡的苦味,有利肝、利膽、幫助消化的功能,喝完咖啡刺激腸道蠕動,也促進排泄,有淨化(alterative)功能。當然這些都是在適合體質與適量飲用的前提下所具有的功能。 題外話,另外還有一種咖啡果肉茶(coffee cherry tea),是用咖啡果實的果皮和果肉乾燥製成,又稱為 cascara (勿與強力瀉藥「cascara 鼠李」搞混)。咖啡果肉茶,又稱咖啡櫻桃茶,據稱是一位薩爾瓦多的咖啡農場從業者,發現在處理咖啡過程中常被丟棄的果殼帶有香氣,試著拿來泡茶而開發出來的茶飲。(也有人說飲用咖啡果肉茶的歷史其實比飲用咖啡[豆]的歷史更為久遠。)咖啡果肉茶也含有咖啡因,但含...

藥草生活基礎 第二課 煎煮藥草茶 Herbal Decoctions

Image
有些藥草需要比較長時間的熬煮,才能將植物含有的活性成分釋放出來,例如一些根部類的滋養藥草。所以第二堂課我們來介紹熬煮 Decoctions 的方式:把大約30g的植材放入500ml的水中,持續熬主治水分蒸散到一半左右。 比較堅硬的植材,像是根部、樹皮或種籽(通常是香料)類的藥草,需要花長一點的時間熬煮,才能萃取出營養和有效成分。在熬煮的過程中,持續加熱的溫度和水分會破壞細胞壁,把活性釋放倒茶湯中。熬煮的時間一般而言是20分鐘。 上一篇提到的浸泡茶需要泡4小時,但若因故沒辦法等4小時,我們也可以把葉片和花朵類的藥草用煮茶的方式萃取。例如孩子正在發高燒,想要給小孩泡澡降溫,可以用西洋蓍草、百里香等藥草煮成茶湯加入洗澡水中,只要20分鐘就可以完成。 適合煮茶的藥草,今天我們聊聊在中藥房就可以購得的黃耆。這是西洋藥草學向東方借鏡的例子。 黃耆具有免疫系統滋補功效,天氣轉涼或溫度差大的日子,感覺自己不太舒服快要感冒的時候,煎一杯黃耆茶湯補元氣,非常有效。已經感冒或罹患流感時,一樣也很適合。住在台灣的我們冬令進補的藥包裡面,也常見黃耆的蹤影。 滋養黃耆湯 材料 30g 黃耆(片狀) 600ml 水 小鍋子 濾網 步驟 量取30g黃耆放入平底鍋中,加入600ml的水。 蓋上蓋子,水開後轉小火,煮到鍋內液體降至一半,大約20分鐘左右。 過濾後就可以飲用。可以溫熱喝,降溫後再喝,或冷藏備用。 煎煮黃耆濃茶湯之後,加入日常飲食中,維持免疫系統健康,是便利的日常保健良方。先前也曾讀到有西洋藥草學老師將熬好的黃耆湯加入牛奶製成奶茶,也許下個冬季我們都可以來實驗看看。當然,冬季習慣喝雞湯、鴨湯、排骨湯的我們,在熬湯的時候多半都已經遇見過黃耆了,如果沒有,在單純的清雞湯裡面加幾片黃耆一起煮湯,也是一樣的煎煮藥草茶的概念。食補就是一種最輕鬆的預防保健。 茶湯放在冰箱可冷藏保存數天,但還是建議當餐食用完畢最安心。除了飲用之外,視藥草種類與功效,也可將茶湯添加在浴缸裡泡澡,或製作敷布(之後介紹)。  ── 喜歡這類藥草介紹文字,且有意興趣更深入認識藥草的朋友,歡迎加入藥草小圈圈的行列 ── 瞭解藥草小圈圈在做什麼,可看 阿娥YouTube影片 ,或直接 上阿娥網站報名《藥草小圈圈》 。 _

藥草生活基礎 第一課 滋養藥草茶 Herbal Infusions

Image
講到藥草茶,大家想的是把花草茶包放到熱水中浸泡。但我們在藥草學上的談到藥草茶 herbal infusion,是把藥草放入熱水中浸泡(製劑的流程)至少四小時,把藥草活性透過溫度和水萃取出來。與我們過去習慣的以茶包泡茶的方式比較起來,這個濃度相對高很多。 * 但如果是所謂的低劑量藥草(low dose herb=強效藥草),藥草的量就必需斟酌。有疑惑的時候,務必查詢打算使用的藥草有無建議安全劑量,不確定的話就先不用。 Infusion 這個字本意是浸泡,浸泡也可能是泡醋、泡蜂蜜、泡油,這些其他的方法,之後會再介紹。 今天介紹的是滋養 nourishing 的藥草,指的是充滿礦物質、維生素等可以滋養身體的活性成分的藥草,例如蕁麻葉 nettle leaves(異株蕁麻,學名: Urtica dioica )、燕麥秸稈綠尖(Oat Straw)、牛蒡或蒲公英等。這類藥草可能包括甜味(sweet) 和鹽類(salty)藥草,尤其是鹽類藥草,富含微量營養素、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像是大地母親給我們的綜合維他命。把滋養類的藥草煮成茶喝,比起吞服維他命藥丸來說,對人體而言更容易吸收。 蕁麻葉是西洋藥草中常用來作為「滋補」的藥草之一。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氨基酸與蛋白質。例如鈣、鎂、鐵、鉀、鋅和B群維生素。蕁麻葉可以滋養人體循環系統、免疫、內分泌、神經和泌尿系統。可以穩定血糖並減少疲勞等。  照片:阿娥自國外購入的乾燥蕁麻葉 滋養藥草茶 材料 30g 乾燥蕁麻葉 1 公升水 1 公升容量的茶壺 濾網 步驟 把30g乾燥蕁麻葉放入1公升的茶壺內。乾燥後的藥草,細胞壁遭到破壞,容易釋放出營養素。 倒入1公升的熱水並攪拌使所有葉片都接觸熱水。 蓋上蓋子放置4小時。 過濾後飲用。可在冷卻後室溫飲用,也可以溫熱或冷藏。加入少許蜂蜜、牛奶也可。可以將藥草茶與果汁或其他茶飲混合,找出合乎自己口味的組合。 每天可以喝1公升的滋養藥草茶。如前所述,滋養藥草富含水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以茶湯方式服用,利於身體吸收。剛開始練習喝藥草茶每次只嘗試一種就好。這個方式我們稱為 simples,中文應該可以稱為「單方藥草茶」。飲用單方藥草茶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一種藥草進入體內後產生的作用。試試看每天喝蕁麻葉茶,持續一週,身體有什麼感受,產生什麼變化。用這樣的方式練習慢慢認識各種類的滋養藥草,嚐起來的味道、身體的反應...

射手座對應能量、藥草與塔羅

Image
快手翻譯/整理這一篇貼文,是我持續上了很多線上課程的,很喜歡的西洋藥草學老師寫的。 這幾張圖卡探討我們剛進入的射手座季節 ,能量屬性、與對應塔羅牌、藥草等。 *** 如果這類知識內容,你讀來津津有味,覺得這是你追求的方向,歡迎你加入阿娥的行列。 藥草性味相關概念,可以報名阿娥的 #西洋藥草學 課程。 占星藥草學相關概念,可以報名阿娥的 #占星藥草學導論 課程,以及接下來要上的 #元素藥草學 。 藥草與塔羅、占星的對應,可參加 #decanwalk 社團,每10天為一單位的辨識牌卡與星座、守護星能量。 報名請上阿娥手工皂網站,或寫信/私訊給我。 *** 射手座區間(for 2023) 11/22-12/22 射手座對應木星,與同為人馬的凱龍星有所對應,象徵來自大自然的智慧、療癒和高遠的哲學概念。尤其凱龍的療癒意涵,有讓靈魂因理解而解放/自由的意象在其中。 對應火元素、變動星座、變動、煉金術中的 Mercury 汞元素概念、阿育吠陀中的Vata (風能量)。 射手座的藥草 苦味藥草例如蒲公英(台灣本土藥草小金英):種籽可以隨著風飛很遠,非常射手、風能量。另外還有薑黃,既是苦味藥草,又帶有刺激循環功能(對應射手座)。 促循環藥草如迷迭香:與射手座對應的循環功能,比較偏向增加腦部血液循環,而迷迭香是增進循環,使頭腦清明、醒神的藥草。 其他對應射手的提振腦力藥草包括:銀杏、靈芝、鼠尾草、假馬齒莧和雷公根。 神經調理類藥草:針對坐骨神經(射手/人馬對應身體部位)調理的藥草,可以降低坐骨神經疼痛的,例如聖約翰草。 射手座對應身體器官 臀部、大腿、以及這些部位的骨骼和肌肉,這些重要的肌肉群是人類可以「行動」的基礎,也十分對應射手主宰的旅行、探索和行動。 守護星是木星,所以射手也連結到肝臟,以及動脈循環。所有的火象星座都與循環有些連結,且射手座特別與「長途/長程旅行」有相關,所以會與身體內「旅行很遠」的血管有關。醫療占星學老師Judith Hill指出,射手座負責協調中央神經系統,同樣與神經系統有關雙子座主宰的是整個系統本身。 射手座季節 秋天的尾聲,冬季的開始,冷風開始吹拂。我們開始回到火爐邊(點蠟燭!),開始為冷、暗的冬日作準備。想像秋風中去健走之後從身體裡發出來的溫暖,坐在火爐邊思考人生感受到的溫暖。弓箭手的射手意象,是把陽性季節轉為陰暗的最後一段時間,進入射手之後後,...

《占星藥草學│元素藥草學》線上/影片課程

Image
占星藥草學在研究什麼? 閱讀藥草療效的時候,我們除了看到生理療效(例如利尿、退燒)之外,還會看到一些比較抽象的能量療效(溫暖的、乾燥的),或者也可說是藥草進入身體內的作用方向。這些能量療效的探討,要從元素開始說起。 例如,辣椒和金盞花是陽性的、太陽的藥草,是溫暖而乾燥的。暖(熱)和乾的特質,就來自於太陽的 #火元素 能量,有了火,我們會覺得暖熱,也會因此感覺到乾燥。 蘆薈、茉莉是陰性的月亮藥草,是涼爽而舒緩的,原因是月亮屬 #水元素 能量,有著寒冷潮濕的特質。 木星掌管種籽和堅果,具有溫暖滋養的作用,因為木星屬 #風元素 能量,帶有暖、濕的特質。 火星主管的花椒、大蒜,同樣屬 #火元素 管轄,但具有更活躍的促循環作用。 人參、滑榆樹這類土星主管的藥草,具有溫和(緩慢)滋潤的功效,因土星屬 #土元素 ,性質寒冷乾燥,且速度較慢。 此外還有水星主管的藥草例如薄荷、甜馬鬱蘭,屬 #空元素 (以太),調節神經系統。金星(例如鼠尾草、艾草),屬 #水元素 ,能促進血液、泌尿和生殖系統的淨化功能。 照片:Herbs on sale by vendors at th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 Farmers Market in Washington, D.C., on May 26, 2017. 目前已經開了  #占星藥草學  的  #導論 ,接下來正準備要進入  #元素藥草學  的世界。導論是入門一瞥,是給大家一個 big picture,知道這一片森林可以有多寬廣。從元素藥草學開始,我們要走進森林裡,探索其中奧妙。 報名請按連結。 《元素藥草學 Elemental Herbalism》 本課程以 YouTube 頻道影片回放,報名的email請務必與您登入 YouTube 觀看影片的帳號相同,才能順利開通觀看權限 1. 介紹四元素架構,學會辨認星體、人體與生活事件、自然環境、尤其是植物(藥草、香料)中的四元素。 2. 瞭解四元素的本質、屬性、作用方式、效應,並可以在遇見新植物時運用這個元素論的架構,判別植物的元素屬性。 3. 元素屬性在占星藥草學上的運用,比例失衡時如何調理。 報名連結 https://www.handmadesoap.com.tw/index.php?...

一輩子的藥草學習

Image
最近分享多本好書,從花卉魔法、西洋藥草、阿育吠陀養生,到中醫芳療,接下來(超期待)還會有阿育吠陀藥草跟占星藥草典。(大家記得留點預算買書唷!) 「老師,我想請問買這些其他藥草傳統的書籍,裡面寫的全是身邊沒有的藥草,看了書也無法運用,何解?」 之前我收到類似這樣的問題。這類的思索,常在我心。 那天我回答同學,不要用抄配方的心情去看書,應該是要看懂原理,理解為什麼是選這個藥草,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劑型和劑量,懂了之後再回頭來看我們的身邊有沒有類似性質的食物或藥草。 網路資源很多,但有時候我們也養成依賴的習慣。我這裡的意思是說,我們總是期待到網上問某位老師,搜尋某個網站、部落格,就可以立刻得到答案。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擔心現代的孩子過度幸福,習慣得到 instant gratification,現在/立刻/馬上要滿足需求。但我們大人有時也是這樣啊,貼一個問題就希望有人直接給我 yes or no 的答案。久而久之就忘記了,自己有個大腦,有個身體,還有五感可以去發現、察覺、感受身邊的藥草。 讀到這你接著或許會想問,ㄟ那到底要學多少,要學到什麼時候才會真的擅長應用。這個答案我也很早就分享過,藥草保健這條路,我們在做的是 how to become an herbalist in 30 years or more ── 不是 less,是 more!要超過30年,不停的、一直的學習。學習藥草照顧身心,是**一**輩**子**的事。 ── Decan Walk 社團裡,前陣子有同學分享了這樣的貼文,她抽到的牌卡如圖。 『職場婦女深夜才有了自己的時間。拿出很久沒有抽的藥草塔羅,想要抽一張指引牌,結果抽中了命運之輪+榆樹。 其實我英文沒有很好,但看到Elm這個字,一眼就認出了榆樹,因為在歐甘樹文中,也有榆樹的象徵。 在歐甘樹文的系統裡,榆樹象徵了方位裡的「中心」,若要用身體來比喻的話,正是軀幹的中心-「胃」的位置。 在藥草塔羅裡,這張牌也象徵了腸胃的毛病,我立刻聯想到前不久胃痛到不行,乖乖就醫得到的結論是-我的胃壁破皮了。 「胃」這個位置,若要以身體能量中心來說,對應了太陽神經叢,所以當這裡破皮了,暗示的是什麼呢? 榆樹暗示了回歸自我「中心」的位置,太多的顧慮他人看法、太把別人當一回事,反而忽略了自己內在真實的感受,或有口難言、打碎牙往肚裡吞,傷害到的就是自己。 有趣的是,藥草塔羅的命運之輪...

Anupana 藥引

Image
 #讀書 阿育吠陀療法中有一個 anupana 的概念,類似中文說的藥引,開立藥草處方時,請病人搭配熱水、蜂蜜、牛奶、或酥油(ghee)一起服用。在這裡藥引可以增加藥草功效,例如,乾薑和蜂蜜一起吃,可以強化袪痰效果。也可以緩解藥引的副作用,熱性香料如肉桂與牛奶一起食用,就比較不會增強 pita 火能量。藥引也可以當成調味料,讓苦味的藥草變得可口。阿育吠陀裡的藥引通常是液體,幫助藥效快速達到患處或目標組織,也幫助消化之火 agni,讓食物與藥物快速被消化、吸收、循環、代謝。 "In Ayurveda, herbal medicines are prescribed to be taken with various mediums of intake, as hot water or milk. Such vehicles for taking herbs are called anupanas." 回頭看看中藥的藥草炮製,開立配方的君臣佐使概念,藥引,是『引藥歸經』,指某些藥物能引導其它藥物的藥力到達病變部位或某個經脈,藥引也有增強療效、解毒、修正味道、保護胃腸道等作用。 傳統的西洋藥草學裡面也有配伍概念,會搭配 key herbs、supporting herbs、balancing herbs 和 catalysts。 在不同的醫療傳統中求同,或發現彼此借鏡之處,是讀書的樂趣之一。 小荳蔻奶茶 照片出處:《女巫阿娥的香料廚房》

占星藥草│春分.牡羊.迷迭香

Image
趁著春分,太陽進入牡羊的此刻,開始一個新的系列,簡短摘要 Culpepper 占星藥草的資料跟大家分享。(但很擔心自己會用牡羊向前衝的心情虎頭蛇尾,如果後面11個月份進入新的星座沒有貼文,再請大家提醒我。) btw,Culpper 的占星藥草典中譯快要出版了唷~ 我看書覺得比較有趣的一小段文字,是 Culpepper 提到了一個日曬製作「油蒸餾」迷迭香的方法,文字摘錄於下方,晚點我要採我的迷迭香來做,再貼相片跟大家分享。 Culpepper: 花取多少皆可,將它們放到堅固的玻璃杯中,密封,用細亞麻布蓋住背口,將其倒轉向下放進另一個厚實玻璃杯,置於陽光下,會產生一種油蒸餾出來滴到下面的玻璃杯中,這是珍貴的藥品,可收集起來治療多種身體內外症狀,作為香脂用來治療上述疾病的效果好,可使視線清晰,消除帶走皮膚上的斑點、痕跡和疤痕。 阿娥補充:雖然 Culpepper 說取花朵,但迷迭香的葉片香氣濃厚,目前我院子迷迭香也沒有花朵,我會用葉片來製作。從這個製作方法的描述看起來,我覺得比較像是透過陽光加熱+緩慢透過亞麻布過濾的概念。今天中午與朋友有約,午前先看陽光的狀態,可能近午摘迷迭香先泡入玻璃罐內放到陽光下,明天正午再來進行「油蒸餾」。 ps. 很應景的是本週五我要去中興大學通識課,上課主題正好是迷迭香。而且春分的今天上午,我抽到了太陽這張牌。

占星藥草學入門的方式

Image
今天在臉書粉絲頁上的貼文,收錄在這裡。 ── #閒聊 其實好像不怎麼閒聊,但有人問,所以我快速講一下跟大家分享。 (ps. 但我剛寫完覺得這不就課程大綱 哈) 有朋友問我,也想自學占星藥草學,要怎麼開始。我簡單整理,有幾個基本的工作可以先做。 A 先報名阿娥的西洋藥草學和植物油專論:哈哈,沒料到吼! 是置入廣告但是也是真心推薦,想進入占星藥草領域,要對藥草和營養學有基本認識,知道藥草有不同屬性(例如冷/熱、收斂/放鬆、滋潤/乾燥,有酸甜苦辣鹽黏油等性質)。 然後,進入占星的部分 ─ 1 先認識12星座的特質 大家看占星都先看自己星座、個性如何,傾向如何,所以不妨也從認識12星座這裡著手。但是不要只看你的太陽,在醫療占星/占星藥草的運用上,你需要綜合看命盤。初學者先認識12星座,然後可以看自己的上升、月亮和太陽,判斷自己的體質偏向。從這裡入手,因為跟自己貼近,讀起來會比較有樂趣。 - 體型/體質跟上升星座比較有關 - 太陽進入的位置可能是一個脆弱點 - 月亮所在處保持舒服狀態,維持情緒與和諧(情緒好身體就好) - 六宮,是體質上的弱點(疾厄),看需要留意或補強什麼 - 學習重點放在各個不同星座體質傾向如何,適合什麼藥草 2 瞭解星座元素屬性(土象、水象、火象、風象)、星座模式(開創、固定、變動) - 不同元素屬性與體質模式,代表這個星座的體質傾向,失衡的方式 3 認識7個行星 - 7個行星分別具有什麼特色,運行的週期 - 分別主管什麼身體部位 - 12星座宮主星分別是什麼行星 到這裡大概已經讀到頭昏眼花,外行星、南北交點就慢點再說。 4 收集身邊熟悉的人的星盤 自己的星盤只有一張(廢話),學習、對應各種身體部位/體質,資訊就不太夠,但如果有爸爸媽媽、兄弟姊妹、老公老婆小孩,閨蜜麻吉換帖兄弟,對這些人的體質與疾病史很熟悉,一邊研讀一邊對應,就會很有印象。 配此文的圖(有露點希望臉書不要鎖我貼文XD)是 zodiacal woman,不太確定是哪個時代作者是誰,內容是12星座對應的身體部位,因為我大女人主義,今天不貼 zodiacal man。XDDD 另外要 #很重要的碎念 :請從「預防醫學」或者「瞭解自我」跟「保健」的概念切入。每個行星、星座特質容易失衡的症狀、疾病,寫完一籮筐,但我們不會每種都中獎,而且星盤很複雜。例如看完自己星盤上面太陽獅子與土星有不好的相位(欸對...

為什麼要分析精油的化學?Reductionistic vs. Holistic

很久以前寫在部落格的 一些思索 ,後來整理補充收錄進了 女巫阿娥的居家香草保健萬用書 裡面。這兩天為了整理 植物油專論課程 講義,又翻出來讀了一遍。全文收錄下方。 ──── 為什麼要分析精油的化學?Reductionistic vs. Holistic 研究或喜愛香藥草保健的朋友,多半是全人與整體療癒的信仰者。從整體醫學觀的角度來說,有些時候看見化約論者對單一成分或特定化學分子的療效(正面與負面)的執著,其實會搖頭或不能理解。我們在精油運用的文獻或臨床的運用上,有時會看到在以蒸餾或酒精浸泡萃取的方式處理藥草之後,少掉了某個具有獨特療效的分子,但萃取物成品卻仍可展現那個缺席成分的療效,這是化約論無法解釋的 ─ 不存在的成分,如何還能夠發揮療效? 反過來從化約論者的角度來說,不研究單一分子,一味的強調整體效益,混淆的變項太多,非常難以釐清究竟是那個成分有所功效,要如何能夠下定論,又如何複製療效。 在研究精油與藥草保健的路上,在深受精油化學吸引的同時,我也自問過很多次,芳療師為什麼要研究精油的化學,或是分子在人體生理學上的代謝途徑,要研究到什麼程度。在此同時,我也在很多文獻的研讀與實際的應用上,體會到每株植物確實具有它獨特的整體療效,不是分離出來的單一成分可以解釋的。每位個案都是獨立的個體,對每個精油或藥草的接受度與療癒效果也都不盡相同。 這些年一步一腳印的摸索之後,我慢慢體會到單獨成分的療效研究,與整體觀的自然療癒醫學兩者並不衝突。在自我人體實驗,還有家人、朋友、個案中的無數應用體驗之間,我多次見證植物萃取物的療效,也懂得了在植物面前謙卑的態度。我們仍是應該嘗試著去瞭解植物在大自然生成、代謝衍生的各種成分,也試圖去瞭解植物為何生成這些成分,進而瞭解為何芳香分子如何對人體的身、心、靈有所助益。在努力瞭解植物含有的單獨成分療效的同時,仍應該感謝每一株完整的植物,因為有她們的存在與製造出這些代謝產物,讓植物得以防護保衛自己,也讓有幸與她們共同在這個地球上生存的我們得到療癒。 換個方式來說,把植物裡面的個別單一成分加總起來,不能代表一株植物的全面性療效,但是瞭解個別成分的結構與可能的效果,可以幫助我們更瞭解這株植物。 有段時間我喜歡一邊編織,一邊看電影或追劇。在某一齣美劇裡面,有一段桂冠詩人與物理學家的對話很值得參酌 -- 詩人質疑物理學者,你如何在簡化一切的化約論中生活?如...

採收/乾燥香草的訣竅

拍這張照片時拉近鏡頭,被iphone和IG濾鏡處理過,看起來有點失真。貼這張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採收/乾燥香草的訣竅。 西洋藥草學課程我們有談到採收新鮮藥草的葉片部分,講義上我這樣寫(節錄): (西洋藥草學的同學請看slide p.57) -- 葉片(地上部位):通常早晨、仲夏採收,葉綠素與芳香、藥用活性此時最為活躍。露水蒸發後,正午之前,避免溫度上升、光合作用開始,香氣也揮發掉。 採仍在生長的青壯葉片,花苞出現前。溫柔對待不要壓壞葉片。只採健康完整的葉片。 倒掛陰乾,酥脆(但不到粉狀)就可收入瓶內。大葉片可鬆鬆放在紙袋內吊著陰乾。 -- 之前有同學在Line上面傳照片問我,老師我這樣乾燥可以嗎?我也回傳了我的照片跟她分享。看了我的照片她說,原來乾燥香草也可以這麼綠。當下我沒有繼續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同學的藥草是黃褐色,而我的乾燥藥草可以是綠色的。 上周末我在聖賀德佳藥草工作坊台下振筆疾書的時候,張隆仁老師提到,香草束最好的乾燥溫度是40-50度,這樣乾燥下來的香草,顏色綠,且可保留最多的香氣。那時我才忽然懂了,褐色的原因是把香草放在大太陽下直曬。 我分享一下我的實際生活操作。 我的藥草主要種在頂樓,我的頂樓分成三個空間,前方是藥草園,中間樓梯間傳統上的神明廳,我用來處理我的花草乾燥,各種手作的工作台面都在這裡,後方則是洗衣/晾衣空間。藥草園的香草可以採收時,即使只有「一心二葉」可以採,我就會用園藝剪或用手摘下,分類放在各自的容器(回收洗淨的紙碗/塑膠盒子等)裡面。如果有先沖水洗淨,就把水甩乾再放進去,隔日會記得翻面確認底面的水也有蒸散掉。這些用來陰乾各式香草的容器,都放在工作空間(室內)的落地窗旁,西曬,乾/熱。因為每天都要洗衣服,一定會到頂樓,也就一定會巡視一輪乾燥香草的狀態。 容器中的香草們,大概在頂樓/西曬這個環境裡面3-5天,至多一個星期,捏下去有酥脆感的時候,我就會放到瓶罐裡面密封收藏。密封罐的收納位置,不在頂樓,而是我工作的書房裡的書架上,或者樓下廚房的收納櫃裡面。 這樣的操作方式,一直以來我的香草香氣都保留得很好,顏色偏綠或帶著綠色調的淡褐色。跟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都能採收/乾燥出鮮綠可口的香草。 --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好看,可以 請阿娥喝咖啡 ,但我會把錢拿去買書:我愛看書,也寫書。要有錢買書,才能看更多書,寫更多書。  https://...

藥草體驗分享

Image
我最近報名(已面壁,報太多課程)上進階阿育吠陀藥草課程,老師這堂課「進階」的意思是偏重靈性與精神層面的體驗,雖然也會談生理療效,但重點是體驗藥草帶來的精神與心靈影響。這個禮拜我體驗的是 ashwagandha ,中文名稱是南非醉茄,或譯為印度人參(但跟人參一點關係都沒有)。阿育吠陀體驗藥草的方式,是以藥粉形式泡入溫水緩緩飲用,然後感覺這個藥草對你產生什麼效用,每個人的感覺不一定會一樣,所以放開心去體驗很重要。 將 ashwagandha 細粉以溫水沖泡緩緩飲用後,閉上眼睛體察身體、腦袋有什麼感受。我喝的時候感覺到從天靈蓋裡面(前額葉)向外打開一個空間,一直開到胸前,軀幹前方(體外)的空間。(很抽象很難形容) 如果去查ashwagandha的療效,包括滋補抗焦慮助眠等等,列出來一長篇,大家有空可以去搜尋。但體驗的重點在於但每個人的身心狀態不同,感受也會不同。 我對自己的詮釋是因為我是個kapha/vata人,身上(腦袋)慣性背負很多東西,星盤上看我自己也是土象居多,身體重、厚操煩,很會也很愛做計畫,導致前額葉很忙。所以ashwagandha對我的作用,就是幫我把很緊很忙很累的前額葉打開/鬆開。 在西洋藥草學課程群組裡,有同學分享了煮薑黃奶茶在熱天喝下去,感覺排汗而去掉燥熱的感覺,也是類似的體驗方法,雖然她感受到的主要是生理上的療效,但方式雷同,推薦大家可以用手邊的藥草細粉,不一定得是印度/阿育吠陀藥草,可以是任何藥草,煮茶後慢慢餟飲,觀察身心變化。 如果覺得自己「是麻瓜」、「感受力很低」,可以試試看在沖好茶等降溫前,先閉上眼睛,用內心掃描自己的全身,從頭、頸間慢慢往下,記住身體各部位的感覺。然後接著喝茶,再慢慢感覺,跟喝之前有什麼不同。做紀錄。 可以連續喝一個禮拜,慢慢感受這種深度認識一種藥草的方法。 --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好看,可以 請阿娥喝咖啡 ,但我會把錢拿去買書:我愛看書,也寫書。要有錢買書,才能看更多書,寫更多書。  https://www.buymeacoffee.com/clairechronicle

蓋倫製劑 Galenical Preparations

Image
已經忘記是在哪裡看到的資料。記錄一下有趣的藥草醫學歷史冷知識。 Definition of galenical: a medicine prepared by extracting one or more active constituents of a plant 大概就是植物製劑的意思,依照蓋倫醫師的方法,以適當的溶劑萃取植物的活性,製成藥物。 蓋倫製劑=植物製劑 Dr. Galen 的名字變成一個製劑的名稱 Galenical Preparations 蓋倫醫師(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9B%96%E4%BC%A6 還發明了冷霜 http://www.organic-beauty-recipes.com/galen-cold-cream/ --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好看,可以 請阿娥喝咖啡 ,但我會把錢拿去買書:我愛看書,也寫書。要有錢買書,才能看更多書,寫更多書。  https://www.buymeacoffee.com/clairechronicle

加味關節按摩油

Image
料理中添加黑胡椒之後,吃了身體會發熱發汗、以黑胡椒精油稀釋而成的按摩油,塗抹在皮膚上,最顯著的感受也是皮膚感覺會發熱發汗。因為黑胡椒精油具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的效果。循環暢通之後,皮膚表面或皮下的淤青血腫可去除,也可以處理緊繃的肌肉、酸痛的頸肩,尤其是在長期的壓力之下造成的卡關背痛與肩胛酸痛,可以透過黑胡椒精油破關。因為黑胡椒還具有消解脂肪的效果,加上促消化、促循環的功效,代謝功能提振,也讓黑胡椒成為「減肥」精油的重要成分之一。促進循環的效果也可以因此提振腎臟機能,促進排尿,對性慾低下也有助益。 對冬天容易手腳冰冷,血液循環不良的族群,尤其是老人,運用黑胡椒低劑量稀釋,搭配薑、月桂等促進循環的精油,再去泡腳或泡澡,可以促循環,提高新陳代謝率。局部組織溫暖之後,對關節炎、風濕痛,或是受傷後復健中的肌肉組織都有助益。用來搭配運動前的暖身按摩,和運動後的深層肌肉酸痛與疼痛緩解,也是很好的選擇。 關節炎是關節發炎引起不舒適的感覺。臨床上關節炎依照起因可以分為很多種,像是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關節炎、細菌性關節炎等等,每一種關節炎症狀與部位都不盡相同。以常見的骨關節炎這個退化性疾病來說,造成發炎主要是因為軟骨組織的變形與退化、可能是因為老化、代謝速度、肌耐力下降以及體重等等因素而造成。精油的護理並不能治療關節炎,但卻可以輔助管理疼痛的症狀,抑制發炎,以及提振情緒,讓使用按摩油的人感覺症狀較為緩和。 以退化性關節炎來說,例行的運動才是生活保健的重點,透過運動增加關節滑液的流動,加強關節周圍肌肉肌腱的強度,增加體能。透過關節按摩油緩解疼痛,讓動起來的時候疼痛不適感降低,多動才不會痛,且越走越能走。體能增加,肌肉量增加,情緒也會變好,睡眠跟著充足良好,生活品質才能提升。 #加味關節按摩油 材料 黑胡椒精油 20滴 樟腦迷迭香精油 20滴 月桂精油 7滴 岩玫瑰精油 3滴 甜橙精油 10滴 Trauma OIl 浸泡油(金盞花、山金車與聖約翰草混合的浸泡油)15g 瓊崖海棠油 7 g 荷荷芭油 5g 30ml容量的玻璃低瓶或壓瓶 步驟 準備好燒杯或量杯,量入所有的基底油。 滴入精油複方,攪拌均勻後裝入按摩油壓瓶或滴管瓶內即可。 --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好看,可以 請阿娥喝咖啡 ,但我會把錢拿去買書:我愛看書,也寫書。要有錢買書,才能看更多書,寫更多書。  https:...

聽講筆記 13 - Folk Medicine in Today's World

Image
The Future of Plant Medicine Summit 演講聽課筆記之十三 影片連結 https://plantmedicinesummit.com/program/44768 主題:Folk Medicine in Today's World 主講:Phyllis D. Light In this session, Phyllis D. Light talks about the role that folk medicine plays in helping to heal the chronic illnesses of today through plant medicines that address the mind, body, and spirit. She also shares how geography and place impact folk healing techniques, how we can save those techniques for future generations, and how we can bridge folk medicine and science to our best benefit. In This Session You'll Discover: What is folk medicine? How is folk medicine connected to place? How can folk medicine and science work together for the benefit of all? coming from a oral tradition. 祖母、父親都種植藥草,從小學習。長大後在學校學習 health studies, 從 phytochemical 方向去瞭解植物,有時印證傳統用法,有時則是發現新用法,擔任傳統與實證之間的橋樑。 父親、祖母年代大家都很窮,沒有醫療保險,因此只有到「快要死了」才會去找醫生,其他時間都是藥草。但時代改變,現代人有醫療保險,有速食有現代人的代謝疾病,每個人都吃很多種藥物控制各種疾病。那藥草要如何運用? Katrina 颶風之後,在醫院擔任整合醫療中心 integritive cl...

聽講筆記 12 - Digestive Vitality and Health

Image
The Future of Plant Medicine Summit 演講聽課筆記 之十二 The Future of Plant Medicine Summit 是 9/27 - 10/2 為期五天的免費藥草學線上研討會,每天都有好幾場的線上演講/對談,可以自己找時間聆聽,連結如下。 https://plantmedicinesummit.com/program (付費可以購買回播,這5天線上免費。已經上線的影片有48小時可以觀看。) 在可觀看的時限內,阿娥盡量找時間,挑選我有興趣的主題講座來聽,並且快手記錄我覺得有趣的重點。不是完整的紀錄,觀點與知識內容也非我所有。筆記中會加入我搜尋到的資料與個人詮釋,如果有錯誤,與講者無關。研討會內容是植物藥草醫學相關主題,牽涉到的療效、處方等相關討論,請自行斟酌參考,講者與做筆記的人都不是您的醫師或生命的負責人。 影片連結 https://plantmedicinesummit.com/program/44778 主題:Digestive Vitality and Health 主講:Thomas Easley RH (AHG) Hippocrates, the father of Western medicine, is widely credited with saying “all disease begins in the gut.” Take a deep dive with Thomas Easley, RN (AHG) as he shows how vitally important the digestive system is to overall health, because it's where we take our environment in to us to eventually become more us. In This Session You'll Discover: The physiology of the gut The gut's role in building health Herbs and herbal actions to support digestive vitality gut health a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