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the label 護膚|Skin Care

聚合草乳霜配方 from The Herbal Academy

Image
今晨刷到 The Herbal Academy 的 聚合草乳霜 配方,用酊劑結合油脂打成乳霜,覺得有趣,把配方記錄下來,找時間來做。手上正好還有一些聚合草根可以用,開心。 這個配方可以處理關節肌肉疼痛。 圖片出處: The Herbal Academy  Ingredients Comfrey tincture 聚合草酊劑 1 ounce dried organic comfrey ( Symphytum officinale) root 1 pint of 50% alcohol 1 pint-sized glass canning jar, with lid Comfrey cream 聚合草乳霜 ½ cup organic sunflower oil 葵花油 ¼ cup organic safflower oil 紅花籽油 2 ½ cups organic, unrefined coconut oil 冷壓椰子油 ½ cup organic, unrefined cocoa butter 可可脂 1/8 cup comfrey tincture (Symphytum officinale), store bought or via recipe, above. 聚合草酊劑 12 drops peppermint (Mentha piperita) essential oil 胡椒薄荷精油 12 drops juniper berry (Juniperus communis) essential oil 杜松果精油 12 drops black pepper (Piper nigrum) essential oil 黑胡椒精油 Double boiler Electric bowl mixer (like a KitchenAid) or a blender Glass bowl with a lid Small glass jars with lids for sharing (optional) Directions First, make the comfrey root tincture by combining the dried comfrey root and alcohol in a sterilized, dry, glass pin...

油膏的紋路

Image
藥膏課的學生社團裡,有同學問我,油膏有「斑駁」的紋路,是不是添加精油後攪拌不均勻造成的?看到手機跳出來的文字後,我想說用到「斑駁」二字,應該是添加了乳油木果脂,這是製作油膏的人很常遇到的狀況。結果點進去一看,油膏上的紋路是淡淡的深淺不一的顏色,離「斑駁」還很遙遠好嗎!?XDDDD 但做油膏看到紋路,多少還是會懷疑自己手藝不佳或者材料有問題,或哪個步驟做錯之類的。今天來解答這一題。 製作藥膏時,會影響油膏表面狀態的幾個因素: 藥膏的油品配方中的脂肪酸成分: 不同的脂肪酸熔點不同。飽和脂肪酸熔點高,不飽和脂肪酸熔點低。熔點高低不同,結合製作油膏當下的室溫,以及操作方式,使各種脂肪酸以各自的速度冷卻/凝固,就可能使膏體出現紋路。 不飽和脂肪酸與添加物(製作浸泡油時油品與藥草活性成分結合、或添加精油)比較容易結合,因此可能導致顏色與其他脂肪酸不同,也可能是紋路形成的原因 不同脂肪酸的結晶方式不同,配方中的各種脂肪酸在不同的凝固速度(溫度曲線)下,結晶方式不同 冷卻速率:冷卻速度快的話,結晶體小而均勻。緩慢冷卻的話,則結晶體可能較大,因而出現紋路。(所以處理添加乳油木果脂的油膏,一般都會建議放入冰箱快速冷卻。) 攪拌與否:攪拌的方式會影響油膏材料成分的分佈和紋路形成與否 添加物: 放入的油、脂、蠟、乳化劑、增稠劑結構 藥草浸泡油活性成分與植物油結合的程度 藥草浸泡油活性成分是否容易結晶 整體配方的黏度:黏度不同,影響油膏中成分的分散均勻度和沉降,也可能因此形成紋路 回到一開始,學生提出問題的油膏配方是 蜂蠟 1:甜杏仁油 6 ,照片中油膏顏色來自藍艾菊精油(藍色精油混合黃色蜂蠟,最後變成綠色油膏)。甜杏仁油的脂肪酸組成,以不飽和脂肪酸為大宗,少少的飽和脂肪酸。儘管比例很低,在製作當下如果室溫暖和,油膏凝結速度慢,就有機會形成照片裡面的小小深色圈圈紋路了。雖然有紋路,但完全不影響使用。 *** 下圖是近日製作的蓍草浸泡油去攪打油霜:做好西洋蓍草浸泡(荷荷芭)油之後,以 蜂蠟1:浸泡油 7 的比例,製作成極軟的油膏,冷卻凝固之後再以叉子手動打發。荷荷芭油裡面主要是液態蠟(wax esters)和少量長鏈脂肪酸以及及脂肪醇,油霜凝固後經打發(強力攪拌),因此最後成品光滑絲柔,亮晶晶。 打發油膏的短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reel/40029073...

一滴精油的重量

Image
很久以前上芳療課的時候,上到調製配方的時候,開宗明義學到的是1mL≑20滴。30mL的基質+12滴精油,可以做出2%濃度的按摩油。如果遇到精油內塞滴口較小的精油瓶,可能要到30滴,才有 1mL。 後來我又上了國外老師線上進階芳療課,有一回老師跟我們分享她坐下來 nerd out 的成果,拿出手上的精密電子秤與滴管,測量精油1滴到底多重。 老師當時使用 Florihana 和 Original Swiss Aromatics(Kurt Schnaubelt 老師的品牌)來滴精油測量。 直接以品牌的精油瓶內塞來滴精油: 1 滴薰衣草=32mg 1 滴肉桂葉=30mg 1 滴快樂鼠尾草=42mg 1 滴澳洲尤加利=28mg 上述是第一滴的重量,接著滴下來的第二、第三、第四滴等,重量誤差落在±.01-.03 範圍內。上面這些精油的重量平均值約 1 滴 = 33 毫克。 如果使用實驗室的微量滴管/移液管(pipette),結果的差異性與上面類似: 1滴薰衣草=8-22mg 1滴快樂鼠尾草=16-19mg 1滴澳洲尤加利=17-18mg 平均值約為 1 滴=12.75- 14.75 毫克 Note: 老師選的這幾支精油,都不是濃稠度高的,可以想像,如果是岩蘭草或陳放比較久的廣藿香,重量應該會超過40mg。 有些書籍或網路資料提到一滴精油約為40mg,我猜測可能是以 1mL≑1g=1000mg 這個邏輯去推算,1mL既然是20滴,所以 1000mg÷20=40mg。但精油是比重比水小的物質,會漂浮在水面上(有少數精油例外,比水重,會沉到杯底),所以1滴精油不到40mg,是很合理的。 也有些文獻說一滴大約是 25-30 毫克。 1mL 到底幾滴,或者說一滴精油到底多重,取決於精油瓶滴口尺寸,或者使用滴管/移液管(pipette)的口徑,以及精油本身的濃稠度,比重等。 老師還以玻璃量筒量取 1mL,用不同的精油,都在20滴時候滴出了 1mL。 以居家芳香調劑來說,只要考量個案背景(年齡、體質、調製目標等)設計配方,計算出適合的安全濃度,其實不太需要這麼精密的計算。重量和容量的差異,最終造成的差距可能只有幾滴而已,在實務的運用上,即使粗暴的把1mL 當成1g,調製出來的產品的最終療效,差異並不太大,個案多半也沒有什麼感覺。 芳療有這麼久的歷史,以傳統的使用方法來說,一般居家使用者不會有...

藥草生活基礎 第十一課 香草沐浴鹽 Herbal Bath Salt

Image
一天的疲憊時光結束之後,在泡澡盆中添加香草浴鹽,進行全身的浸泡,可以舒緩、放鬆或提振。溫熱的水溫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身心靈,再添加可以溫暖、防禦、或放鬆、舒緩的香草與,依照每日需求選擇瀉鹽、海鹽或岩鹽,搭配居家種植或購入的乾燥香草,增加療癒效果,提高夜間睡眠品質。 以阿娥的媽媽悉心照顧的甜馬鬱蘭為例。甜馬鬱蘭具有調節自律神經失衡的的療效,可以幫助緩解失眠、焦慮、消化不良、心悸、高血壓等等症狀,在感冒好發的秋冬季節,運用甜馬鬱蘭與其他對上呼吸道有所助益的香草,可以幫助平靜入睡。得到充分的休息之後,身體有機會修復與提振,更能夠有勇氣面對新一天的挑戰。 瀉鹽 Epsom Salt:含硫酸鎂,容易被皮膚吸收,可舒緩神經助眠、也可消除淤傷。 海鹽/岩鹽/黑鹽 Sea/Rock Salt:富含鹽分和礦物質,有許多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 材料 適合泡澡的香草:甜馬鬱蘭、薰衣草、尤加利葉、迷迭香、檸檬香茅、玫瑰花苞、金盞花、薑片等 沐浴鹽 2 大匙(岩鹽、海鹽、瀉鹽、黑鹽等都可) 紗布或胚布 棉繩或緞帶 步驟 將紗布或胚布裁剪成25公分見方的正方形或圓形。(我常直接用嬰兒澡巾、手帕綁起。) 把香草稍微以玻璃杯底碾壓,破壞其結構以釋放有效成分,放在布料中間。 加入2大匙沐浴鹽。 把香草和沐浴鹽以布包起,用緞帶綁起來。 可額外滴入4-5滴氣味與放入香草合拍的精油。 泡澡時將香草沐浴鹽布包掛在水龍頭上或直接泡入浴缸裡,享受香草帶來的放鬆香氣。 浴鹽的保存 將製作好的浴鹽存放在密封罐內,可儲存數月至一年。 ── 喜歡這類藥草介紹文字,且有意興趣更深入認識藥草的朋友,歡迎加入 藥草小圈圈 的行列 ── 瞭解藥草小圈圈在做什麼,可看 阿娥YouTube影片 ,或直接上阿娥網站報名《 藥草小圈圈 》。 喜歡女巫阿娥寫的東西,可以請阿娥喝咖啡,但阿娥會把錢拿去買書。  請阿娥喝咖啡  或  透過PayPal贊助阿娥

百里香薄荷蒸臉清潔液(藥草蒸氣延伸應用)

Image
百里香薄荷蒸臉清潔液 Thyme Facial Cleanser 配方與步驟出自《 女巫阿娥的居家香草保健萬用書 》 香草煮成茶湯,再加入可以調理皮膚的精油,透過蒸氣讓皮膚上的毛孔張開,讓皮膚流汗,幫助皮膚排出堆積在毛孔裡的污垢,並達到抗菌的效果。對痘痘肌、問題肌的朋友來說,是可以定期保養與調理的好方法。 材料 百里香葉片、薄荷葉(檸檬皮、玫瑰花瓣、玫瑰草、迷迭香、廣藿香等也可) 600ml 過濾水 皮膚調理的精油 1-2滴:例如天竺葵、大西洋雪松、娏牛兒醇百里香、玫瑰草、廣藿香、薰衣草等 大毛巾 步驟 取一平底鍋,將香草與過濾水加入,煮沸。 把鍋子從爐子上移下來,稍微冷卻後,倒入大碗中,滴入精油(可不加),面向碗以蒸氣蒸臉。 可同時以後毛巾覆蓋頭部與碗的四周,確定溫度不會燙到皮膚的前提下,讓蒸氣接觸到自己臉部的皮膚。並且排汗。蒸完臉後再以其他的面膜保養,效果加倍。

類天皰瘡的皮膚安撫噴霧

Image
  類天皰瘡水泡 (右圖)   大約半年前,朋友有關節酸痛的問題,翻著阿娥的書找解方,另外媽媽有類天皰瘡(大家可以去搜尋一下,是個很棘手的皮膚症狀),也想到或許可以用精油、純露或藥膏來處理。 參考資料: 長水泡、皮膚潰爛 3大高風險族群易患「類天皰瘡」 在某個共時的作用力下,我也剛好看到朋友的照片和貼文。隔空諮詢結束之後,我寄出了處理皮膚的噴霧還有藥膏,寫了簡單的指引,請朋友和媽媽斟酌使用,交代要觀察實驗。   過了一個月朋友回報,收到包裹之後,媽媽噴霧和藥膏全上(ㄟ,說好的實驗與觀察呢呢呢),但是可能塗抹藥膏會有些用力,媽媽覺得很痛,暫時停用。   後來朋友發現,媽媽持續用安撫噴霧噴水泡,藥膏則用來擦漸漸收乾的傷口。舒緩的噴霧有止癢與舒服的氣味,覺得溫和而且有安全感。 又過了一陣子,水泡不再新生,傷口也漸漸收口了。可能因為噴霧與藥膏溫柔的香氣,媽媽的情緒變好,也變得有精神,還可以背著包包出門去小旅行了。(這是防疫升級之前)朋友笑說,身體好就管不住了!   寫到這裡大家可能會很想問,噴霧裡面放的是什麼成分。我當然是不會把配方告訴大家的啊!不是因為這是什麼機密,而是每個配方都是根據個案症狀調配出來的,並非放諸四海皆必有療效的神聖配方。但方向大致上就是安撫、收斂、消炎、皮膚修復,還有放慢腳步、寬心等的情緒照料香氣。配方裡面大部分是純露,有添加精油,還有少許的酒精。   過了快半年,前幾天朋友傳照片給我看了,媽媽的皮膚已不再有積水的腫泡。傷口漸漸收斂起來的樣子感覺舒服多了。配方是我調的,但我看了也嘖嘖稱奇。   另外不怎麼題外的題外話,跟朋友聊著母親還有我自己家庭裡的母女(以及父子)關係的時候,我也在朋友描述母親的文字中,看到了疾病的對應,跟著聯想到自家長輩的個性與身心症狀。我送給朋友一個小建議:我剛當媽媽的時候,有時面對新生兒一直哭,新手媽媽壓力超大,覺得24小時on call 很崩潰。那時在厚厚一大本如聖經一般的育兒書上看到這一句:「把孩子尿布換好,餵飽、放在嬰兒床裡面,確定不會有蛇來咬他XDDD,然後就去廁所好好的大哭一下,或者泡個澡,放自己十五分鐘的假。」這應該是那本育兒聖經裡面我看到最有用的一句話。   在疫情升級還沒降低警戒的這一刻,這個建議也很適用在所有綁在家裡的大人小人身上。照...

【讀書筆記】精油與星座─魔羯座

Image
Capricorn 魔羯座 12/21 - 1/20 Saturn 土象 Earth 開創 Cardinal Mountain-goat, scaling the rocky peak, Step by slow step from Earth's greatest depths,  Leap suddenly to reach your lofty goal, Wise man, old man, forever young man. 太陽在冬至這一天進入魔羯座,冬至的這一天我們都知道是夜晚最長的一天,過了這一天的正午,太陽的角度就會像山羊的腳步一樣,朝著天空慢慢往上攀升。 魔羯是土象的最後一個星座,形象上看起來是一個帶有神話色彩的生物,上半身是山羊,下半身則是魚,也就是說魔羯座可以探入深海,也可以躍上高山。巴比倫人率先把這個星座命名為「山羊魚」(goat-fish),印度人覺得祂是海怪,希臘人則稱呼祂為「山羊角」,常與牧羊神Pan 的傳說連結在一起,半羊半人的 Pan,在受到怪獸 Typhon 威脅的時候,躲到水裡面,下半身變成魚尾巴躲在水裡面。據說宙斯就按照Pan的這個形象把他變成了魔羯座。 山羊努力踏實,不管個人目標是什麼,都會努力的去登頂。某些魔羯座的人可能很有野心,很有事業心,有些則可能帶有超越世俗的傾向,有許多詩人、哲學家和靈性導師都是這個星象的人。魔羯座的人通常腳踩在地上而頭在雲端,有時不小心會野心過頭,但別忘了山羊具有跳躍的能力,如果需要實現這些看似虛無飄渺的目標,他們會很努力艱辛的逐步實現目標,但他們也可能為自己創造出龐大而不可測的挑戰。 跟魔羯有特殊連結的行星是土星。土星代表著時間、責任、界線、權威等等。土星人通常很重視傳統,喜歡規律,不管是在自己的生活環境、工作、友情還是人際關係裡面。他們非常重視自己應承擔的任何責任,不管是與工作相關,或者任何角色包括父親、朋友或導師。如果魔羯感覺到有對他的家庭、朋友或生活圈裡的社交團體有所威脅,他們會表現出極大的勇氣來捍衛別人。另外很奇妙的是,大部分魔羯座的人都有種瘋瘋的幽默感,是有點奇怪的那一種幽默感。 與魔羯座相關的身體部位是膝蓋,處理魔羯問題的時候不要忘了順便也留意整個骨骼結構(關節和骨架)還有皮膚。因為與魔羯相關的土星,象徵著與結構、基層建設相關的所有事情。魔羯座最關切的事情就是社會結構、組...

{Almost可以吃的} 可可身體乳霜

Image
上週的植物油霜膏入門課,一夥人在教室裡聊得非常開心,依照慣例的上到超時 LOL,不過其中很大的的因素是我們敗在可可脂的手上,操作過程出現無法凝固的現象,最後重複加熱再添加入蜂蠟,到隔日才完成這份身體乳霜。 可能就是天意要我去研究可可脂的特質,我們在操作流程中,無意間改變了結晶結構,進入了類似巧克力製程中的調溫技巧/流程,把可可脂的熔點降低了。我們的配方裡面因為還有其他的植物油成分,做出來的當然就不是「只溶你口不溶你手」的巧克力,而是無法凝固的可可身體乳霜。 不過隔日我終究是把乳霜挽救回來了,在台中海線颳起10級陣風的今天,拿來吃(X),拿來好好的保養一下乾燥的腿部(〇),很適合。 ps. 做可可身體乳霜失敗,得到認真研究可可脂特質的機會,原來無意間做出了調溫後的絲滑巧克力... 但還是不能吃。(大笑) Final Formula 成分 項目 重量 比例 植物脂 可可脂 204g 64% 蠟 蜂蠟 46g 14% 植物油 冷壓椰子油 22g 荷荷芭油 22g 榛果油 22g 66g 20% 精油 依蘭依蘭、檸檬、小荳蔻、黑胡椒、薑、月桂、芒果薑、秘魯香脂、佛手柑等   1-2%

左手香膏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Plectranthus amboinicus, Lour. 左手香膏 Indian Borage Salve #herpes #mouthsores #cubanoregano #frenchthyme A post shared by 女巫阿娥 (@clairewitchchronicle) on Aug 9, 2020 at 2:31am PDT 這兩天在幫朋友製做左手香膏,她想要試試看處理唇皰疹的問題,順便做一些給家人使用/備用。起因是我貼了左手香酊劑處理唇皰疹的資料(上週末去聽藥草學研討會的講義),有醫師/醫護自己以酊劑實驗,發現左手香酊劑稀釋後的噴劑可以讓唇皰疹在二日內收口。當然這可能是受試者人數N=1或個位數的個案報告,還不是臨床醫學報告的paper,但還是非常的令人期待。  所以我想做成藥膏或許也是個不錯的方式,再搭配芳療上我們已知可抑制病毒的精油,做成濃度適當的藥膏,或許用這個方式徵求朋友當白老鼠人體實驗看看。藥膏的配方濃度是稀釋的,所以就相對比較安全,先講求不傷身體,再追求功效。  對於民間藥草的療效,遇到現代醫學,很容易被打為「迷信偏方」,加上雖名為「芳療師」,但在這個沒有官方認證的學門裡面,我們不是醫生也不能診斷治病,所以我分享的時候總是有點戰戰兢兢,會跟家人/友人提醒,要先確診,或已知自己有某個症狀,對自己身體也有一定的觀察與瞭解,再來嘗試這些配方。  這兩天也正好在跟漢醫朋友們聊天,說不管是中醫、自然醫學,芳香療法或民間藥草都是一樣,某種程度上都是「有功無賞,拍破愛賠。」(攤手)  這罐左手香膏的配方,大致上是左手香浸泡橄欖油、蜂蠟,以及文獻上可以查得到具有抑制單唇皰疹病毒的精油+皮膚組織修復+殺菌抗病毒+抗組織胺+收斂傷口等效果的精油構成的複方。到底放了哪幾支精油,請容我保留給上課見得到面的學生,但其實手上有芳療書的朋友都可以翻書或搜尋一下網路上有提到的文獻。《#阿娥的居家香草保健萬用書》裡面也有專章介紹左手香的各種功效。

植物油的顏色與抗氧化

Image
大家應該有注意到植物油有各種顏色,從透明、淺黃到橘色、橘紅、綠色甚至是紫黑色等。越是未經過精煉製成的油品,顏色越是多樣,這些顏色表示油裡面含有各式各樣的「不皂化物」或「脂肪酸伴隨物」,也就是使得植物油可以療癒的重要角色。自然的療癒力,就在架上這一瓶瓶顏色繽紛美麗的植物油裡面。 那這些成分是哪些東西? 舉兩個例子,不同顏色的油裡面,可以找到類胡蘿蔔素和類黃酮。大自然裡面有超過600種以上的類胡蘿蔔素 carotenoids,還有超過4500種的類黃酮 flavenoinds。這些成分多半具有抗氧化,保護身體免於自由基傷害的功能。 我們常聽到「抗氧化劑」,但他到底是什麼東西?人類不是需要氧氣才能存活嗎?為什麼要抗氧化。自然運作的方式,需要平衡與和諧。氧氣賦予生命,但同時卻也是具有殺傷力的一種物質。殺傷力是什麼意思?切一片蘋果放在餐桌上,過一陣子蘋果會變成褐色,大家應該都有經驗。蘋果接觸到空氣,「氧化」了,變成褐色。皮膚接觸空氣也會「氧化」,就是我們常擔憂的老化的過程。對於氧氣我們又愛又恨,can't live without it, but don't want too much of it. 「抗氧化劑」顧名思義,就是可以防止氧化,或者說減緩氧化速度的物質。氧化的過程,是透過搶奪物質化學結構上最外圈的電子,使原本穩定的物質形成自由基,使得原子或原子團變得不穩定。也可以說自由基就是不穩定的原子,或是少了電子的原子團。而當我們提供給身體抗氧化劑的時候,其實就是透過抗氧化劑會產生不穩定的原子和原子團的特性,提供我們的身體細胞恢復穩定狀態所需要的電子。簡單來說,抗氧化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大自然在水果、食物、植物葉片、穀物、種籽油裡面,配備了數千種抗氧化劑的化合物。題外話,在飲食營養學上常聽到一句話, everything in moderation,凡事適量。我們需要氧氣才能生存,但是過多氧氣卻會造成傷害。但是大自然有平衡的作法,在天然食材裡面就帶來這些保護性的化合物,維持植物與動物的健康和生命週期。這些抗氧化的化合物在植物油裡面就有,尤其是各種顏色鮮豔的抗氧化劑。 Carotenoids 類胡蘿蔔素 胡蘿蔔素 茄紅素 葉黃素 玉米黃質 Flavonoids 黃酮類化合物 花青素 原花青素 這些抗氧化物質,從黃色...

Cranberry Seed Oil 蔓越莓籽油

Image
北美的感恩節到了,我們家也過感恩節,不過今年家裡國中生段考,所以把大餐移到週六。這題外話。(我只是要先提醒大家晚一點我就會開始貼各種食物的照片。LOL) 昨天在斟酌菜單的時候,想到蔓越莓。我家感恩節餐桌上都會有自己做的蔓越莓果醬,搭配烤好的雞肉一起吃,我家國中生還會把果醬跟馬鈴薯泥拌在一起,我覺得這樣吃很怪,但她吃得很開心 XD。大家應該可能都聽過泌尿系統的感染可以喝蔓越莓果汁,吃蔓越莓乾或膠囊保養。不過蔓越莓的籽也可以萃取出油脂,大家可能就沒那麼熟悉了。 每年秋季採收完蔓越莓之後,製作成果醬、果汁或以鮮果形式賣出之後,剩餘的果肉就會被收集起來乾燥,做成蔓越莓乾,另外也會把種籽取出來,壓榨萃取得到種籽裡面含有的脂質,成為蔓越莓籽油。 蔓越莓籽油的脂肪酸組合非常漂亮,是omega-3,omega-6和omega-9平均分配的一支植物油,也就是α-亞麻酸、亞油酸和油酸這三種常見的脂肪酸。α-亞麻酸容易吸收而且抗發炎,亞麻酸維持皮膚角質防衛功能,油酸則提供穩定與保護。 除了脂肪酸之外,蔓越莓裡面還含有豐富的多酚、胡蘿蔔素、槲皮素、花青素和原花青素等植物化學成分,讓蔓越莓籽油具有抗氧化,去除自由基傷害的功效,是很適合用來抗老化的一種植物油。對皮膚來說,營養價值很高。且因為含有一定比例油酸的緣故,不會太快就氧化酸敗。 底下列出蔓越莓果裡面含有的不皂化植物活性成分與簡單的功能介紹: 單寧Tannins :油質清爽、抗菌 植物固醇和磷脂Phytosterols and phospholipids:維持皮膚彈性、保護膠原蛋白與皮膚組織 β-谷固醇Beta-Sitosterol:消炎、抗發紅、再生、修復、止癢 維他命E Vitamin E tocopherols and tocotrienols:修復自由基造成的傷害 胡蘿蔔素Carotenoids:抗自由基傷害,輔助膠原蛋白與彈力蛋白形成、改善發紅發炎的痘痘肌… 磷脂質Phospholipids:滋養、修復 Sterol Assay Campesterol 20 -30 mg/100g Stigmasterol 8-12 mg/100g Beta Sitosterol 220-400mg/100g Fatty Acid Profile % by weight Palmiti...

Completing the Trauma Cycle

Image
Completing the Trauma Cycle 這幾天聽了新的podcast收穫很多,一位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教授創傷療癒的老師在受訪的時候舉了這個例子 ─ 在非洲的大草原,獵物們看到獅子來了,死命奔跑逃命成功,來到沒有生命威脅的地方之後,會先發抖,抖掉身體裡面飆高的可體松壓力賀爾蒙,抖掉緊繃的肌肉張力,用力的發抖2分鐘後恢復正常,若無其事的,繼續吃草。Life goes on. 發抖的功能是什麼? 全身的自律神經系統重設,壓力賀爾蒙濃度恢復正常,恢復平靜。 人類遭遇意外或創傷之後,身體也會發抖,受驚嚇發抖,很正常。其實是好事。但是這個時候有人遞一條毯子給你,安撫你,在那一刻,我們把創傷鎖在身體的每個細胞裡面,cycle did not complete。創傷鎖在意外發生的那個當下的情境,鎖在你的身體裡面,鎖在聞到的氣味,當天的溫度,身處的空間記憶等等裡面。日後遇到類似情境,身體就會記起那個意外,開始出現創傷症狀。問題在於,意識層面你不一定知道,但是身體其實一直在熟悉的情境裡面重複經歷那個意外,因此你開始覺得有壓力、很疲憊、憂鬱症狀、一團糟。 聽完豁然開朗。 身體需要學會排解壓力啊!我們都在第一時間安慰自己,安慰小孩,安慰別人,it's okay,不會有事。可是害怕很正常,恐懼很正常,緊張很正常,都是遇到大事、緊急狀況、重大生命事件會有的反應。不要逃避,其實要面對。 類似的道理。很久之前,約莫是我自己也開始學習父母角色的時候,有一天聽到某位心理學家的訪問,她說,父母要學習在小孩面前把架吵完,而不是避開衝突場面,噤聲,and take the quarrel elsewhere,換到小孩看不到的地方。於是小孩一直都只有看到衝突的開始,壓抑,然後沒有結束。他們從來沒有看到情緒的起伏與釋放,雙方的意見溝通,以及最後的退讓和妥協、和好。好有道理。 用到實際的生活上吧!這幾年來我們也都是這樣,在孩子面前討論家務大事,意見不同,提出主張,然後熱烈討論/爭執,最後達成結論。遇到小孩在學校受挫有人際關係問題或甚至是遇到不講理的老師的時候,我們陪小孩一起說,ㄟ這樣真的很委屈/很糟糕/很難過吧,我懂。抱著/陪著小孩一起哭哭,哭完後跟孩子一起討論,好那現在你覺得該怎辦才好啊!慢慢理出可能的行動方案,揣測可能的結果,然後請孩子選擇一個她覺得可以執行...

植物油的顏色與抗氧化

Image
植物油的顏色與抗氧化  大家應該有注意到植物油有各種顏色,從透明、淺黃到橘色、橘紅、綠色甚至是紫黑色等。越是未經過精煉製成的油品,顏色越是多樣,這些顏色表示油裡面含有各式各樣的「不皂化物」或「脂肪酸伴隨物」,也就是使得植物油可以療癒的重要角色。自然的療癒力,就在架上這一瓶瓶顏色繽紛美麗的植物油裡面。 那這些成分是哪些東西? 舉兩個例子,不同顏色的油裡面,可以找到類胡蘿蔔素和類黃酮。大自然裡面有超過600種以上的類胡蘿蔔素 carotenoids,還有超過4500種的類黃酮 flavenoinds。這些成分多半具有抗氧化,保護身體免於自由基傷害的功能。 我們常聽到「抗氧化劑」,但他到底是什麼東西?人類不是需要氧氣才能存活嗎?為什麼要抗氧化。自然運作的方式,需要平衡與和諧。氧氣賦予生命,但同時卻也是具有殺傷力的一種物質。殺傷力是什麼意思?切一片蘋果放在餐桌上,過一陣子蘋果會變成褐色,大家應該都有經驗。蘋果接觸到空氣,「氧化」了,變成褐色。皮膚接觸空氣也會「氧化」,就是我們常擔憂的老化的過程。對於氧氣我們又愛又恨,can't live without it, but don't want too much of it. 「抗氧化劑」顧名思義,就是可以防止氧化,或者說減緩氧化速度的物質。氧化的過程,是透過搶奪物質化學結構上最外圈的電子,使原本穩定的物質形成自由基,使得原子或原子團變得不穩定。也可以說自由基就是不穩定的原子,或是少了電子的原子團。而當我們提供給身體抗氧化劑的時候,其實就是透過抗氧化劑會產生不穩定的原子和原子團的特性,提供我們的身體細胞恢復穩定狀態所需要的電子。簡單來說,抗氧化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大自然在水果、食物、植物葉片、穀物、種籽油裡面,配備了數千種抗氧化劑的化合物。題外話,在飲食營養學上常聽到一句話, everything in moderation,凡事適量。我們需要氧氣才能生存,但是過多氧氣卻會造成傷害。但是大自然有平衡的作法,在天然食材裡面就帶來這些保護性的化合物,維持植物與動物的健康和生命週期。這些抗氧化的化合物在植物油裡面就有,尤其是各種顏色鮮豔的抗氧化劑。 Carotenoids 類胡蘿蔔素 胡蘿蔔素 茄紅素 葉黃素 玉米黃質 Flavonoids 黃酮類化合物 花青素 原花青素 ...

純露的居家運用

Image
進入芳療的世界這幾年下來,從一開始聚焦在精油上,慢慢打開眼界認識植物油的魔力,也有越來越多接觸到純露的機會。現在台灣有很多栽種芳香植物與萃取精油和純露的的農場,市面上可以購入的純露種類也越來越多。純露入手之後要怎麼運用?純露可以喝嗎?可以噴在臉上嗎?這是很多人聽到純露這個產品的第一個問題。阿娥的建議是可以買一本純露相關的書籍,或者在購物純露之前,先上網搜尋資料,詢問熟識的芳療師朋友,瞭解特定植物純露的用途再行購買。 以下提供幾種阿娥經常運用純露的方式 -- 1 直接當噴霧使用,因為純露的活性成分多為親水的弱酸性芳香分子,性質溫和,且濃度較低,相對於精油來說很溫和,可以直接做為噴霧使用。例如夏季天氣熱,攜帶薰衣草或薄荷純露,噴在身體四周就會有清涼感受。遇到蚊蟲多的環境,可以用西班牙薰衣草、艾草、馬告枝葉等,幫忙驅蚊。 2 把純露倒入泡腳桶或泡澡桶裡面。尤其適合老人與小孩。前幾年我買過一罐永久花純露,直接把1L的純露送給我爸爸,他的類風溼性關節炎與自體免疫系統症狀透過泡澡改善了不少。泡澡的用量不用多,嬰兒的泡澡桶每次只要加2小匙(例如真正薰衣草跟洋甘菊家族的超適合),兒童可以隨年齡酌增,大人每次泡澡可以用到30ml以上,如果有特殊症狀例如肌肉酸痛,可以加到200ml以上,但有點傷荷包就是了。大人泡腳則一次可用2-3大匙。 3 用純露與蘆薈膠混合,加入少許的植物油或藥草浸泡油,再滴入喜愛而且香氣搭配的精油,就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製作清爽的油膠。簡易的參考配方如下 20g蘆薈膠 7g純露 2g植物油 6滴精油 其中純露口味與植物油、精油的選擇,就看調配的需求。除了自製保養用的油膠之外,我還常做成「冷靜凝膠」、「酸痛凝膠」、「好好呼吸凝膠」等。也有特地為小朋友製作過「好好睡凝膠」,配方就自己斟酌參考芳療書籍囉。 4 利用純露自製漱口水。市面上最有名的漱口水李斯德林的成分,就是百里香、薄荷、尤加利等植物萃取得來。運用水溶性的純露自己調製漱口水,除了可以保持口氣清新,維持口腔的衛生之外,在感冒快要發作的時候漱口也是個好方法。適合自製漱口水的純露很多,茶樹、薄荷、肉桂等都很好。我通常會以純露1:水1的方式稀釋,每100ml的漱口水再加入1小匙的酒精延長保存期限。(但調好其實每天勤勞使用很快就用完了。) 5 噴在飲用水裡面,增添風味。在自己純露取...

驚蟄。醒身。

驚蟄剛過,雨稍歇。(呼) 又濕又冷的過了快一週,不知道大家這幾天是否都覺得身體重重的,上了一點年紀的人(我),上下樓梯感覺有點辛苦。今天來分享一下阿娥這兩天進行身體排濕促循環的方法。因為最近剛入手希臘天然海綿,所以,就利用海綿來做身體大掃除。 取一只小缽/碗。裡面加入甜杏仁油20ml+荷荷芭油8ml+黑胡椒精油10滴+月桂精油10滴+血橙精油5滴+天竺葵(或檸檬尤加利)精油3滴。 用天然海綿吸飽調好的植物油,從頭到腳擦拭全身的肌膚,均勻的把調和好的按摩油抹在身體上。 用海綿做全身皮膚的大掃除,仔細的以畫圈圈的方式按摩身體,在容易酸痛或感覺腫脹的部位可以多停留一下。 按摩完畢稍微靜坐休息一下之後, a. 搭配海綿以手工皂沐浴把油脂與老廢角質洗淨。或是, b.入浴缸泡澡後,再搭配海綿以手工皂沐浴把油脂與老廢角質洗淨。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Insects awaken. 驚蟄, the awakening of hibernating insects. The rain/thunderstorm startles the hibernating insects. Weather is getting warmer. #jingzhe #insectsawaken #oilbath #cleansing #spring #sponges A post shared by 女巫阿娥 (@clairewitchchronicle) on Mar 8, 2019 at 2:48am PST

新書分享會

Image
時間│9/15(六)3:00pm-4:30pm 地點│誠品信義店 (110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1號) 3F Forum 主講│作者 女巫阿娥 最溫和 • 很天然 • 超簡單的植物療癒手作配方。 居家必備,家的預防保健自己做! 迷迭香、鼠尾草、左手香再來甚至是料理用的薑,這些常見的香草植物,你知道都可以製作成天然有機又無毒的居家保健用品嗎? 這一次多年鑽研於自製香皂及香草保健應用的阿娥老師,推出久違的新書《女巫阿娥的居家香草保健萬用書》,將來與我們分享如何自製香草保健用品療癒自己! 本活動除全程免費外,另安排現場觀摩老師如何製作書中介紹的香草沐浴鹽,完成的成品將開放現場讀者可以抽籤帶回家! 主辦單位│大雁出版基地 原點出版 參加方式│免費入場 聯絡電話│02-8797-1234 ✨馬上購書✨ 博客來: http://bit.ly/2w5hUYn TAAZE讀冊生活: http://bit.ly/2MMPBVG 金石堂: http://bit.ly/2KTVHSj 誠品網路書店: http://bit.ly/2P49Tvr ◌◌◌◌◌◌◌◌◌◌◌◌◌◌◌◌◌◌◌◌◌◌◌◌◌◌◌◌◌◌◌◌◌◌◌◌ 台中場詳細資訊請見: 女巫阿娥的居家香草保健萬用書 ∥新書分享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099471867037546/ 時間:9/16(日)2:00pm-5:00pm 地點:台中 想想人文空間 Thinkers' Corner 2樓(台中市民權路78號) 主題:女巫阿娥新書分享會 內容:短講 + Q&A + 黃金奶茶料理示範 費用:低消入場

〈新書篇章搶先看〉女巫阿娥的居家香草保健萬用書 作者序

Image
作者序 用香草植物找回自癒力   動念要寫這一本書,是兩年前的事情了。我的工作室架上擺滿琳瑯滿目的芳療與香藥草相關書籍,我問自己,為什麼有強烈的想要自己也寫一本香草與芳療相關書籍的念頭?   事情的緣起,或許還是要從踏入手工皂之海這件事情說起。因為追根究柢的本性,讓從來不知也可以從事「手工藝」的自己,無意間踏入手工皂這個領域,接著為了瞭解精油而踏上芳療學習之路。   從芳療的高階證照班結業之後,我陸續參加了各種進階課程,進修法式芳療、精油化學、進階純露專論等。除了不斷補充知識,也持續應用在自己、家人朋友與個案的身上。因緣際會下,我有了自己的手作教室,也開始教授入門芳香保健課程。授課給了我機會重新彙整學過的,與芳療相關的理論與各種應用。   在教學中,我努力的把自己放在學生與個案的同一條線上,試著用共同的背景與生活經驗,一起思考與理解我想要傳達的內容。也跟初入芳療領域的學生一起,彼此分享以植物與芳香產品療癒的奧妙。除了身體保健之外,情緒上的穩定,性靈上的共振,也常讓參與課程的朋友們一起感動不已。有幾次與朋友碎念,說我賣皂時常被問手工皂是否可解決各種疑難雜症,內心好無奈,有個朋友看著我意味深長的說,「或許其實你要走的路不是要賣皂而已,而是要幫助大家找到自我療癒的方式。」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好似被雷擊中,這正是我一直以來在做的事情。不管是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刻意安排或偶遇,我都希望盡可能的充實各種相關知識,讓自己更有能力去幫助別人。透過這些小小的生活照護的課程,在上課、手作、與回家使用芳香小物的同時,觀察自己的使用情形與身體反應,讓每個人都能覺得被賦予權力(empowered),把照顧自己身體內外的主控權,慢慢拿回到自己的手上。   這幾年因為身邊的「仙姑」指點,開始會固定收看占星學的「星象報告」,有一次看到一句關於處女座的描述,形容處女座的人(我),其實不若一般印象中的整潔無暇乾淨有潔癖,生活乍看是雜亂的,但亂中自有她的序。而比起秩序這一點來說,關於處女座你更需要知道的,是她來這世上的使命,就是要療癒眾人,健康是她(我)最關注的事情,不只是自己,更是延伸到身邊眾人的健康。   說得真好。   說到底,我想要做的是介紹大家入門香草生活的方式,以最生活化的方式和語言,跟大家一起認識香藥草植物,一起認識精油與植物油的療效,結合大自然給...

芳香保健DIY系列講座大綱

前幾日有學生問我,這個系列講座課程的每一堂課都上些什麼呢?如果有比較多細節,應該大家會比較知道要報哪些課程。所以,這兩天花了些時間開始寫,後面沒寫完的陸續更新,給大家參考。 上課日期:2017/03/05 (日)起 上課時間:每週日下午1-4點(芳香植物旅行除外) 芳香保健DIY系列講座,報名按這裡 ────────── 各堂課的內容大綱如下 ────────── 2017/03/05 001 進入香氣的世界 | 滾珠瓶保養油 芳香療法入門理論 香氣的魔力 歷史上香草/藥草植物的運用 什麼是芳香療法 精油如何產生 精油進入人體產生效果的管道 香氛滾珠保養油製作 2017/03/12 002 精油的吸收機制與居家方法 | 薰香用油調香 人體對精油的吸收與代謝途徑 精油與皮膚 大腦與嗅覺 居家用油方法介紹 居家薰香方法介紹 薰香用油調香 2017/03/19 003 精油的萃取 | 芳香凝膠 各種精油萃取方式介紹 蒸氣蒸餾 印度精油蒸餾 樹脂類精油 脂吸法 CO2 萃取 精油植材部位與對應的萃取方法 芳香凝膠製作 2017/03/26 004 精油的運用 | 芳香噴霧 複習精油的吸收機制 精油的口服與其他體內吸收方式探討 如何選購精油 精油的儲存 漸進的芳香護理 芳香噴霧製作 2017/04/02 005 精油化學 I 有機化學簡介+物質的化學基礎 精油的生成 香氣族群 單帖烯、倍半帖烯 單帖醇、倍半帖醇 單帖酮、倍半帖酮、雙酮與三酮 2017/04/09 006 芳香植物之旅+純露萃取(戶外教學) 已額滿 集合時間:上午八點 集合地點:想想人文空間 行程包含純露蒸餾理論講解與實際操作、香草園導覽、香草披薩製作,行程結束可帶回當日蒸餾純露與香草1盆。 預計下午5點半回到台中,在想想人文空間下車解散。 2017/04/16 007 精油化學 II+油膏 醛類 酚類  醚類  酯類  苯基酯類  內酯 - 香豆素 Franchomme 的生物能量圖  油膏製作 2017/04/23 008 植物油專論 1+金盞花浸泡油製作 認識植物油 脂...

急救面膜

Image
寒假+春節期間,因為小朋友放假,開放讓大人小人睡一起,但是下場就是被小孩踢,貓半夜吵著要進來跟小人一起睡,加上這個寒假天候不穩忽冷忽雨忽熱,一夜要起來打數次蚊子,於是2-3週連續的睡眠品質崩壞,導致額頭也崩壞,毛孔阻塞長了好多痘子。  寒假結束前趁著在手作教室進行 Aromatics DIY 手作活動的同時,幫自己調製了綠礦泥面膜。那天調的面膜真的好好用,那一週敷了兩三次之後,額頭的『災情』已經緩解很多。 這個綠礦泥「急救」面膜的材料如下: 綠礦泥粉 約8g 清吉園蘆薈膠 (罐子裡面附上的小挖匙約3-4匙) 馬鞭草酮迷迭香純露 少許(慢慢加入,調和至礦泥面膜成黏稠狀即可) 荷荷芭油少許(可省略)  廣藿香精油 1滴 最後裝入30g的毛玻璃面霜罐裡面,小臉美人大概可以自己在家敷臉5-6次沒問題。   我家的那罐後來被大臉長工拿去用,而且他大大誇讚面膜的香氣,還有被瀏海蓋住額頭以致於長小粉刺的三年級小學生也來敷敷,已經用光光了!

從精油過敏案例談天然產品運用的安全

Image
昨天我在英國芳療大師 Robert Tisserand的粉絲專頁上面看到這一則貼文,順手就轉貼到自己個人頁面上,覺得是個很好的機會,可以來談一些追求天然的人容易落入的迷思。今天終於找到一點空檔,整理了一下我的想法如下: >>  Robert Tisserand Essential Training 的Facebook 貼文 這一篇貼文談的是一個塗抹精油引發嚴重過敏反應的個案。照片中的女子 Annelise 用了 Young Living 的一款給兒童使用的複方精油1滴(TummyGize複方,看起來是針對脹氣與其他消化系統問題設計的複方精油,成分我查出來貼於下方。),塗抹在肚子上,引發了嚴重的過敏反應。這個複方並未含有任何臨床上被認為會引發強烈皮膚反映的成分。Tisserand 的文字裡面提到可能的「嫌疑犯」,他認為可能是綠薄荷裡面的藏茴香酮 (Carvone)造成的,但這部分還要等Annelise 的醫院繼續追蹤證實。 這個複方精油的成分: TummyGize™ Ingredients: Caprylic/capric glycerides, Mentha spicata† (Spearmint) leaf extract, Mentha piperita† (Peppermint) Oil, Citrusreticulata† (Tangerine) peel Oil, Foeniculumvulgare† (Fennel) Oil, Pimpinella anisum†(Anise) seed oil, Zingiber officinale† (Ginger) root oil, Elettaria cardamomum†(Cardamom) seed oil 像這樣因為精油(而且只有1滴)而引起的全身型過敏反應(anaphylaxis. )非常少見,幾乎是沒有紀錄。 所以從這個案例我有一些想法想要跟大家分享。 有少數人對特殊成分過敏,但並不是說用精油是危險的,只是說明了即使再天然再安全的產品,如果你對於某個特殊成分過敏,沒有及時注意,就會造成傷害,甚至有性命危險。我們都聽過有人對花生過敏,有人對洋蔥過敏,這個案例很可能是對她使用的複方精油裡面的某成分有嚴重過敏。幸好她的警覺性高,立刻就醫急救。這一點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