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膏的紋路

藥膏課的學生社團裡,有同學問我,油膏有「斑駁」的紋路,是不是添加精油後攪拌不均勻造成的?看到手機跳出來的文字後,我想說用到「斑駁」二字,應該是添加了乳油木果脂,這是製作油膏的人很常遇到的狀況。結果點進去一看,油膏上的紋路是淡淡的深淺不一的顏色,離「斑駁」還很遙遠好嗎!?XDDDD

但做油膏看到紋路,多少還是會懷疑自己手藝不佳或者材料有問題,或哪個步驟做錯之類的。今天來解答這一題。



製作藥膏時,會影響油膏表面狀態的幾個因素:
  • 藥膏的油品配方中的脂肪酸成分:
    • 不同的脂肪酸熔點不同。飽和脂肪酸熔點高,不飽和脂肪酸熔點低。熔點高低不同,結合製作油膏當下的室溫,以及操作方式,使各種脂肪酸以各自的速度冷卻/凝固,就可能使膏體出現紋路。
    • 不飽和脂肪酸與添加物(製作浸泡油時油品與藥草活性成分結合、或添加精油)比較容易結合,因此可能導致顏色與其他脂肪酸不同,也可能是紋路形成的原因
    • 不同脂肪酸的結晶方式不同,配方中的各種脂肪酸在不同的凝固速度(溫度曲線)下,結晶方式不同
  • 冷卻速率:冷卻速度快的話,結晶體小而均勻。緩慢冷卻的話,則結晶體可能較大,因而出現紋路。(所以處理添加乳油木果脂的油膏,一般都會建議放入冰箱快速冷卻。)
  • 攪拌與否:攪拌的方式會影響油膏材料成分的分佈和紋路形成與否
  • 添加物:
    • 放入的油、脂、蠟、乳化劑、增稠劑結構
    • 藥草浸泡油活性成分與植物油結合的程度
    • 藥草浸泡油活性成分是否容易結晶
  • 整體配方的黏度:黏度不同,影響油膏中成分的分散均勻度和沉降,也可能因此形成紋路
回到一開始,學生提出問題的油膏配方是 蜂蠟 1:甜杏仁油 6,照片中油膏顏色來自藍艾菊精油(藍色精油混合黃色蜂蠟,最後變成綠色油膏)。甜杏仁油的脂肪酸組成,以不飽和脂肪酸為大宗,少少的飽和脂肪酸。儘管比例很低,在製作當下如果室溫暖和,油膏凝結速度慢,就有機會形成照片裡面的小小深色圈圈紋路了。雖然有紋路,但完全不影響使用。

***

下圖是近日製作的蓍草浸泡油去攪打油霜:做好西洋蓍草浸泡(荷荷芭)油之後,以 蜂蠟1:浸泡油 7 的比例,製作成極軟的油膏,冷卻凝固之後再以叉子手動打發。荷荷芭油裡面主要是液態蠟(wax esters)和少量長鏈脂肪酸以及及脂肪醇,油霜凝固後經打發(強力攪拌),因此最後成品光滑絲柔,亮晶晶。


打發的西洋蓍草油膏,柔柔亮亮,閃閃動人

油膏閃亮亮影片:

***

簡單說,避免紋路形成,或者避免像是添加乳油木果脂後油膏出現結晶的方法,一般建議都是,1-快速冷卻,2-打發攪拌。

但儘管採取了這些步驟,雖然做好的當下油膏是光滑的,但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因為天候、室溫的升降,都還是有機會造成不同脂肪酸各自為政,產生結晶顆粒。只要聞起來沒有油耗味,對自己使用的材料有信心,也知道自己製作過程沒有什麼異常,結晶就結晶,是不會影響使用的。


-- 
這裡記錄著喜歡香草,喜歡香氛,喜歡喇皂,喜歡料理的女巫阿娥的各種手做皂與香氛小物,分享阿娥的生活種種。喜歡阿娥寫的東西,可以請阿娥喝咖啡,但我會把錢拿去買書。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03 短鏈、中鏈與長鏈脂肪酸

經典馬賽皂 Classic Marseille So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