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Post

Coffee? No Coffee?

  日前在《藥草瑜珈》的新書分享會上,有同學問到是否實踐阿育吠陀藥草生活,就不能喝咖啡。隔天我在臉書專頁上寫了以下文字,請大家思考。 ── 咖啡不是不能喝,而是要先想清楚,咖啡作為一種藥草(是的,大家每天喝咖啡或喝茶,就是在服用藥草飲!),它在阿育吠陀系統下,會被歸類為什麼味道?...

Monday, August 16, 2021

Pickering 與樟腦 ─ 追劇後的讀書心得

大家週末有看《斯卡羅》嗎?我昨晚也在 Netflix 平台上面追完兩集,看到劇情裡面的一些人名,是以前在歷史書籍中看過的,真的是很有意思。
 
早上跟朋友聊了一下追劇心得,提到了 William Pickering 比麒麟這個歷史人物,我們都覺得很想多認識這個角色。(大家知道演 Pickering的 Andrew Chau 是周華健的兒子嗎,沒關係,我也是昨晚追劇完才知道 XD)聊著聊著朋友順口提到,比麒麟曾經在台中梧棲港走私東西,我好奇順手一查,原來跟之前聽過的樟腦戰爭有關啊啊啊!

記得有一年我們進香團去台光萃取樟木純露,開始萃取之前,香草大叔跟大家聊起了台灣曾經是全世界最大的樟腦輸出國,不曉得參加過進香團的朋友們有沒有印象?我後來又陸續讀/查了很多資料,台灣這一段歷史真的是非常有意思,閱讀台灣史很容易就連結到世界歷史脈動上面,歷史劇裡面看到的那些「洋人」也是因為島上有的資源而來到台灣,其實台灣真的是在一個很關鍵的歷史/與地理位置上。

回頭講樟腦與必麒麟。我們在《斯卡羅》劇情裡面看得出來他會很多語言,已經在台灣住了一段時間,從事貿易/走私行業。1863年,必麒麟兩度在梧棲港一帶大量收購樟腦,引起清廷的查緝扣押,中間還有槍擊清廷官兵的意外事件,造成雙方關係的緊張。到了1866年他成為怡記洋行的府城代理人(羅妹號事件發生於1867)。到了1868年,一樣是英商的德記洋行也發生樟腦在梧棲港被清廷沒收的事件,那年8月份英國與清打了一仗,最後簽訂了樟腦條約。(英國人大勝,取得樟腦的進出口權。)

所以些洋人買樟腦是要做什麼用呢?我們去進香團就聽到一部份的歷史,知道跟製作賽璐珞片有關。(對,不是拿去做樟腦丸。XD)賽璐珞這個材料,在1846年被發現,輾轉來到1870年,被正式命名為 celluloid「賽璐珞」,做了商標登記。當時的賽璐珞是用來製作撞球、假象牙,還有桌球、眼鏡架等,後來用做電影膠捲的材料。賽璐珞的製作方法,是以樟腦作為增塑劑,添加到硝酸纖維素塑膠裡面,易於用熱成型加工作各種塑膠製品。但缺點就是因為材料是硝化物的緣故,十分易燃。樟腦從荷蘭人治台時期就開始出口,到了1860之後,台灣樟腦生產量佔全世界一半以上,多數進口量都由跟清廷簽約的英國商人掌控,但其他做不到生意的華人商行不開心,就開始了很多的紛爭,一直有要求自由買賣的建議與抗議等等,到後來才會出現樟腦戰爭,到最後樟腦合約的簽訂。

時間快轉到1930年,賽璐珞工業仍旺盛,但是這時候德國人做出了人工合成的樟腦。另一方面因為樟樹成長速度慢,價格與來源都處於不利的狀態,台灣的樟腦工業就慢慢衰敗下來了。不過現在台中東勢和苗栗還是有過去樟腦寮演變成的樟腦萃取工廠,有機會還是可以去造訪認識台灣曾經盛極一時的傳統產業。



照片:William A. Pickering (1840–1907)

另外來講一下跟香氣比較有關的事情。文章裡面提到的樟腦,都是從樟樹提煉出來的,透過蒸煮的方式提煉出樟腦結晶。我們現在去拜訪樟腦工廠,或者是去一些老街觀光遊覽,街上攤販或商店會販售的則是樟腦油,這些產品的來源都是樟樹,拉丁學名是 Cinnamomum camphora。Cinnamomum camphora這一棵樹,萃取出來的精油可能會有三種。一個就是前面提到的樟腦油。另一個是芳樟,是分餾去掉有致癌疑慮的黃樟素,第三種則是桉油樟,英文俗名是 Ravintsara,完整拉丁學名是 Cinnamomum camphora, ct. cineole,這個化學類型的樟精油,產地是馬達加斯加。

同樣的身份證(拉丁學名),長在不一樣的風土,萃取出來的氣味成分不相同,這是我們在精油化學會上到的內容。

另一個沙羅白樟,算是表親,氣味與桉油樟很類似,拉丁學名則是 Cinnamosma fragrans,原產地也是馬達加斯加。

--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好看,可以請阿娥喝咖啡,但我會把錢拿去買書:我愛看書,也寫書。要有錢買書,才能看更多書,寫更多書。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