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March, 2025

讀書筆記:Planetary Sympathy and Astrotherapeutics

Image
一邊做著每日洗衣、清潔工作,一邊把這一集聽完。內容有點複雜,所以直接把連結餵給 Google NotebookLM 整理重點如下。(結果還是很長) Briefing Document: Planetary Sympathy and Astrotherapeutics Source: Excerpts from "Planetary Sympathy and Astrotherapeutics" podcast episode from "Plant Path." Date of Source: Not explicitly stated, but mentions a free mini-course opening March 25th, 2025. Main Theme: This podcast episode explores the concept of sympathetic medicine within the practice of astroerbalism, contrasting it with antipathetic medicine and delving into the layers of sympathy between plants and planets. The speaker, whose name is not provided, outlines a more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planetary correspondences in herbalism, proposing a class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whether a plant acts as a builder, neutral, or eliminator of a planetary quality. Key Concepts and Ideas: Sympathetic vs. Antipathetic Medicine: Antipathetic Medicin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opposites balancing each other (e.g., cooling for heat, mois...

油膏的紋路

Image
藥膏課的學生社團裡,有同學問我,油膏有「斑駁」的紋路,是不是添加精油後攪拌不均勻造成的?看到手機跳出來的文字後,我想說用到「斑駁」二字,應該是添加了乳油木果脂,這是製作油膏的人很常遇到的狀況。結果點進去一看,油膏上的紋路是淡淡的深淺不一的顏色,離「斑駁」還很遙遠好嗎!?XDDDD 但做油膏看到紋路,多少還是會懷疑自己手藝不佳或者材料有問題,或哪個步驟做錯之類的。今天來解答這一題。 製作藥膏時,會影響油膏表面狀態的幾個因素: 藥膏的油品配方中的脂肪酸成分: 不同的脂肪酸熔點不同。飽和脂肪酸熔點高,不飽和脂肪酸熔點低。熔點高低不同,結合製作油膏當下的室溫,以及操作方式,使各種脂肪酸以各自的速度冷卻/凝固,就可能使膏體出現紋路。 不飽和脂肪酸與添加物(製作浸泡油時油品與藥草活性成分結合、或添加精油)比較容易結合,因此可能導致顏色與其他脂肪酸不同,也可能是紋路形成的原因 不同脂肪酸的結晶方式不同,配方中的各種脂肪酸在不同的凝固速度(溫度曲線)下,結晶方式不同 冷卻速率:冷卻速度快的話,結晶體小而均勻。緩慢冷卻的話,則結晶體可能較大,因而出現紋路。(所以處理添加乳油木果脂的油膏,一般都會建議放入冰箱快速冷卻。) 攪拌與否:攪拌的方式會影響油膏材料成分的分佈和紋路形成與否 添加物: 放入的油、脂、蠟、乳化劑、增稠劑結構 藥草浸泡油活性成分與植物油結合的程度 藥草浸泡油活性成分是否容易結晶 整體配方的黏度:黏度不同,影響油膏中成分的分散均勻度和沉降,也可能因此形成紋路 回到一開始,學生提出問題的油膏配方是 蜂蠟 1:甜杏仁油 6 ,照片中油膏顏色來自藍艾菊精油(藍色精油混合黃色蜂蠟,最後變成綠色油膏)。甜杏仁油的脂肪酸組成,以不飽和脂肪酸為大宗,少少的飽和脂肪酸。儘管比例很低,在製作當下如果室溫暖和,油膏凝結速度慢,就有機會形成照片裡面的小小深色圈圈紋路了。雖然有紋路,但完全不影響使用。 *** 下圖是近日製作的蓍草浸泡油去攪打油霜:做好西洋蓍草浸泡(荷荷芭)油之後,以 蜂蠟1:浸泡油 7 的比例,製作成極軟的油膏,冷卻凝固之後再以叉子手動打發。荷荷芭油裡面主要是液態蠟(wax esters)和少量長鏈脂肪酸以及及脂肪醇,油霜凝固後經打發(強力攪拌),因此最後成品光滑絲柔,亮晶晶。 打發油膏的短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reel/40029073...

植物油知識譯寫─替代分餾椰子油的植物油選擇

持續都有關注與訂閱植物油老師 Susan M Parker 老師(Power of the Seed 作者,中譯書名《最新植物油效用指南》)的電子報,今天收到這一篇,老師說明為何不喜歡使用分餾椰子油,以及可以用什麼油取代分餾椰子油。 https://lipidoils.com/11-carrier-oils-to-use-instead-of-fractionated-coconut-oil/ 拜託 Gemini AI 幫忙整理文章重點如下 ───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了11種可以替代分餾椰子油的基底油。首先,文章解釋了分餾椰子油受歡迎的原因,例如無色無味、保質期長等,但也指出其高度加工的過程會去除有益的化合物。 接著,文章列出了11種適合替代分餾椰子油的基底油,包括甜杏仁油、山茶籽油、荷荷巴油、白芒花籽油、庫奎果油、馬魯拉油、紅花籽油、阿比西尼亞油、米糠油、白蘿蔔籽油和葡萄籽油。每種油都簡要介紹了其特性,例如氣味、顏色、適用膚質和保質期。 文章還提到,儲存基底油時應放置在陰涼黑暗的地方,特別是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的油類。此外,文章建議盡可能選擇經過最少加工的油,以保留其有益成分。 ─── 阿娥補充: 雖然一般提到分餾椰子油都說沒有味道,但我的鼻子覺得有,而且我沒有很喜歡那個味道。大家可以多仰賴自己的皮膚和鼻子,去決定這個油適不適合你。 分餾椰子油,在生酮飲食中有類似的油品,就是MCT Oil ,我自己嘗試過,每喝MCT必定胃痛,但也有人用得很好。所以還是再次強調,相信自己的身體感官。 老師選擇的的11種替代油品,大家可以點入文章善用翻譯,我整理幾個選油的關鍵: 選擇保存期限長的油=選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低的油,或長鏈不飽和脂肪酸多的油,或液態蠟(荷荷芭油) 選擇觸感清爽的油=選擇含有單寧的油 選擇未精煉的油,保留抗氧化、抗發炎這一類的植化成分,對皮膚更加有益 如果為了omega-3的抗發炎、親膚特質,而選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高的油,就建議存放在陰暗、低溫的地方。 #植物油專論 --  這裡記錄著喜歡香草,喜歡香氛,喜歡喇皂,喜歡料理的女巫阿娥的各種手做皂與香氛小物,分享阿娥的生活種種。喜歡阿娥寫的東西,可以請阿娥喝咖啡,但我會把錢拿去買書。  請阿娥喝咖啡   透過PayPal贊助阿娥  或  報名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