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Post

藥草生活基礎 第一課 滋養藥草茶 Herbal Infusions

講到藥草茶,大家想的是把花草茶包放到熱水中浸泡。但我們在藥草學上的談到藥草茶 herbal infusion,是把藥草放入熱水中浸泡(製劑的流程)至少四小時,把藥草活性透過溫度和水萃取出來。與我們過去習慣的以茶包泡茶的方式比較起來,這個濃度相對高很多。 * 但如果是所謂的低劑量藥...

Thursday, August 27, 2020

More Than Up to Snuff - Snuff Bottles

週二、三這兩天全家去台北小旅行,北投泡湯和參觀故宮,還有在台北地下街逛電玩漫畫 weeb heaven(LOL),走了大概2萬步接近斷腿。除了安排家庭旅遊與暑假告別之外,也是為了讓娥媽媽我順道去看故宮的天香茄楠(沉香)還有鼻煙壺的展覽。

今天先來聊一下鼻煙壺。
學生時代因為協助老師教學順道遊玩的機緣,去過北京,在大街小巷胡同裡亂逛的時候,也在藝品店裡差點失手買了仿製的鼻煙壺,對這工藝品非常的好奇。時光快轉二十年,投入植物香氣生活後,不意又發現鼻煙壺的展覽,當然想法順道去參觀。網路上搜尋一下資料,說現鼻煙壺的起源是發明煙草的印第安人,而商業化的鼻煙(snuff)則是義大利人在14世紀發明的,用上好的菸葉,加入薄荷、冰片等藥材碾成粉,密封窖藏陳化製成鼻煙。傳到亞洲來大概是中國的明朝時期,但進口數量很少。到了康熙皇帝開放海禁,傳教士們開始攜帶鼻煙與鼻煙壺進入中國,才慢慢讓吸鼻煙成為時尚,也開始有了各種鼻煙壺工藝品的出現。
所以說穿了就是 menthol cigarette in a bottle,裝在瓶子裡的薄荷煙。不過傳到中國後,吸鼻煙的方法有一些小演變。鼻煙壺從單純的一個瓶子,變成在壺蓋上配置小杓,可以把粉末舀出來,放在手背的大拇指上,維基百科說是靠近陽谿穴,但我看博物館人員示意的部位,粉末是放在比較接近合谷穴的位置。不管是哪一個穴,似乎都與經絡養生有些關係。陽谿穴祛風泄火,合谷穴則疏散風邪,開關通竅。這兩個穴道的功能都與紅樓夢裡面寫到用鼻煙處理晴雯的鼻塞,『晴雯用指甲挑了些嗅入鼻中,「忽覺鼻中一股酸辣透入囟門,接連打了五六個嚏噴」,然後便覺得痛快了。』有呼應的意味。
不過我對鼻煙壺的興趣不在治病,而是那小小精製的瓶身,尤其是玻璃通透的瓶身顏色,或是手藝精細的雕刻或琺郎藝術,實在讓人愛不釋手,換成現代用途,放自製天然香水甚為適合啊!
鼻煙壺還在故宮博物院展覽中,很適合一家人一起去吹冷氣在藝術境界中沉淫一下午,不過記得要隨身攜帶小披肩或帽子,故宮的冷氣實在強大,逛了2個小時之後,鼻塞頭痛都要張揚起來,走到大廳準備離境的時候,一直想著誰來給我送上鼻煙讓我吸一下開個竅啊!
士拿乎—清宮鼻煙壺的時尚風潮
以下文字取自故宮博物院展覽介紹 ──
鼻煙(snuff)源自西方,早期翻譯成「士拿乎」,在康熙皇帝時業已傳入,將發酵煙葉細末調香而成,服用時將粉末直接吸入鼻中,有通嚏輕揚之效。將鼻煙翻譯為「士拿乎」或可反映當時鼻煙稀少而珍貴,僅於宮廷與王公貴族間,屬於士大夫以上階層流通。
不同於西洋用盒盛裝這種輕細的粉末,清代宮廷將其改成小口、廣腹帶匙蓋的鼻煙壺,成為當時的時尚風潮。從早期的各色玻璃到套玻璃,還有各種礦石牙角的雕刻,再到金屬胎琺瑯以及極難燒製的玻璃胎琺瑯,或是瓷器、甚至葫蘆工藝,到後來為裝鼻煙而發明的內繪玻璃,幾乎囊括當時各種製作工藝於方寸間的小瓶。
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大量清宮製作最精美的鼻煙壺,選展各種材質之鼻煙壺,從雕刻、燒製、琢磨等工藝角度理解其製作及所呈現之時代特色,且以珍藏、日常到賞賜等不同目的,看到清代工藝之縮影,更是清宮微型藝術之精典。從技法的創新,到各類材質所展現之技藝,以及使用與欣賞的各種意境,體會清宮鼻煙壺的新藝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