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November, 2019

植物油的顏色與抗氧化

Image
大家應該有注意到植物油有各種顏色,從透明、淺黃到橘色、橘紅、綠色甚至是紫黑色等。越是未經過精煉製成的油品,顏色越是多樣,這些顏色表示油裡面含有各式各樣的「不皂化物」或「脂肪酸伴隨物」,也就是使得植物油可以療癒的重要角色。自然的療癒力,就在架上這一瓶瓶顏色繽紛美麗的植物油裡面。 那這些成分是哪些東西? 舉兩個例子,不同顏色的油裡面,可以找到類胡蘿蔔素和類黃酮。大自然裡面有超過600種以上的類胡蘿蔔素 carotenoids,還有超過4500種的類黃酮 flavenoinds。這些成分多半具有抗氧化,保護身體免於自由基傷害的功能。 我們常聽到「抗氧化劑」,但他到底是什麼東西?人類不是需要氧氣才能存活嗎?為什麼要抗氧化。自然運作的方式,需要平衡與和諧。氧氣賦予生命,但同時卻也是具有殺傷力的一種物質。殺傷力是什麼意思?切一片蘋果放在餐桌上,過一陣子蘋果會變成褐色,大家應該都有經驗。蘋果接觸到空氣,「氧化」了,變成褐色。皮膚接觸空氣也會「氧化」,就是我們常擔憂的老化的過程。對於氧氣我們又愛又恨,can't live without it, but don't want too much of it. 「抗氧化劑」顧名思義,就是可以防止氧化,或者說減緩氧化速度的物質。氧化的過程,是透過搶奪物質化學結構上最外圈的電子,使原本穩定的物質形成自由基,使得原子或原子團變得不穩定。也可以說自由基就是不穩定的原子,或是少了電子的原子團。而當我們提供給身體抗氧化劑的時候,其實就是透過抗氧化劑會產生不穩定的原子和原子團的特性,提供我們的身體細胞恢復穩定狀態所需要的電子。簡單來說,抗氧化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大自然在水果、食物、植物葉片、穀物、種籽油裡面,配備了數千種抗氧化劑的化合物。題外話,在飲食營養學上常聽到一句話, everything in moderation,凡事適量。我們需要氧氣才能生存,但是過多氧氣卻會造成傷害。但是大自然有平衡的作法,在天然食材裡面就帶來這些保護性的化合物,維持植物與動物的健康和生命週期。這些抗氧化的化合物在植物油裡面就有,尤其是各種顏色鮮豔的抗氧化劑。 Carotenoids 類胡蘿蔔素 胡蘿蔔素 茄紅素 葉黃素 玉米黃質 Flavonoids 黃酮類化合物 花青素 原花青素 這些抗氧化物質,從黃色...

Cranberry Seed Oil 蔓越莓籽油

Image
北美的感恩節到了,我們家也過感恩節,不過今年家裡國中生段考,所以把大餐移到週六。這題外話。(我只是要先提醒大家晚一點我就會開始貼各種食物的照片。LOL) 昨天在斟酌菜單的時候,想到蔓越莓。我家感恩節餐桌上都會有自己做的蔓越莓果醬,搭配烤好的雞肉一起吃,我家國中生還會把果醬跟馬鈴薯泥拌在一起,我覺得這樣吃很怪,但她吃得很開心 XD。大家應該可能都聽過泌尿系統的感染可以喝蔓越莓果汁,吃蔓越莓乾或膠囊保養。不過蔓越莓的籽也可以萃取出油脂,大家可能就沒那麼熟悉了。 每年秋季採收完蔓越莓之後,製作成果醬、果汁或以鮮果形式賣出之後,剩餘的果肉就會被收集起來乾燥,做成蔓越莓乾,另外也會把種籽取出來,壓榨萃取得到種籽裡面含有的脂質,成為蔓越莓籽油。 蔓越莓籽油的脂肪酸組合非常漂亮,是omega-3,omega-6和omega-9平均分配的一支植物油,也就是α-亞麻酸、亞油酸和油酸這三種常見的脂肪酸。α-亞麻酸容易吸收而且抗發炎,亞麻酸維持皮膚角質防衛功能,油酸則提供穩定與保護。 除了脂肪酸之外,蔓越莓裡面還含有豐富的多酚、胡蘿蔔素、槲皮素、花青素和原花青素等植物化學成分,讓蔓越莓籽油具有抗氧化,去除自由基傷害的功效,是很適合用來抗老化的一種植物油。對皮膚來說,營養價值很高。且因為含有一定比例油酸的緣故,不會太快就氧化酸敗。 底下列出蔓越莓果裡面含有的不皂化植物活性成分與簡單的功能介紹: 單寧Tannins :油質清爽、抗菌 植物固醇和磷脂Phytosterols and phospholipids:維持皮膚彈性、保護膠原蛋白與皮膚組織 β-谷固醇Beta-Sitosterol:消炎、抗發紅、再生、修復、止癢 維他命E Vitamin E tocopherols and tocotrienols:修復自由基造成的傷害 胡蘿蔔素Carotenoids:抗自由基傷害,輔助膠原蛋白與彈力蛋白形成、改善發紅發炎的痘痘肌… 磷脂質Phospholipids:滋養、修復 Sterol Assay Campesterol 20 -30 mg/100g Stigmasterol 8-12 mg/100g Beta Sitosterol 220-400mg/100g Fatty Acid Profile % by weight Palmiti...

情緒急救

Image
正在經歷創傷的你,和我,我們。 我們都不要放棄,我們要為自己鼓勵與加油。創傷來了的時候,狠狠的發抖,哭泣咆哮,都是正常的。不要否認你的懼怕,面對它,也接受它。 滿腔的憤怒來的時候,用嘴巴吸一大口氣,為前額葉皮質送上氧氣,hold住,讓大腦有時間處理當下環境送進來的資訊,讓理智決策的前額葉有機會跟管理情緒與戰逃反應選擇的邊緣系統溝通,用鼻子把氣吐出去。 用嘴巴吸一口氣,跟杏仁核溝通,暫時不要驚慌,用鼻子把氣吐出去。 再一次用嘴巴吸一大口氣,讓海馬迴不要失措,用鼻子把氣吐出去。 繼續的深呼吸。到第十次。 第十次,深深、深深的吸氣,在口腔內憋住那一大口氣,讓你的害怕你的恐懼你的憤怒都下沈到身體裡面,品嚐那些怨氣,接受你的害怕,憋到你覺得要昏過去了,你的邊緣系統海馬迴杏仁核迴路全部重設,自律神經系統重新開機,再一次面對這個世界。你可以,你做得到,你可以在這絕境中找到解答與行動方案。 而離開身體的靈魂,謝謝你來這一世,下一回願你可以選擇一個不一樣的任務,剩下的,我們會繼續。

推薦《深井效應》

最近在看「深井效應」這本書,這是作者 Nadine Burke Harris 醫師在 TED MED演講的影片,有中文字幕,也推薦給大家看。  身體裡面的很多神經傳導物質和內分泌(荷爾蒙)系統的平衡,是會受到生活裡面的傷害和壓力影響的,尤其是童年時期就受到的傷害和壓力,甚至可以改變細胞讀取DNA和複製的方式,長期影響身心的健康。因為我們現在對大腦有比較多一點的瞭解了,所以我們可以把很多線索連接起來,比較知道如何去預防和處置。  這幾個月來天天看著香港的相關新聞,畫面上那些年輕的孩子,在一個惶惶不安的社會氛圍裡面爭取著自由,可以想像,對將來的身心健康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在安好狀態裡的我們,要把自己準備好,才有能力承接將來可能遇到的問題並且提供協助。即使只是把自己的生活過好,都是準備的一部份。  TED Talk 連結 https://www.ted.com/talks/nadine_burke_harris_how_childhood_trauma_affects_health_across_a_lifetime?language=zh-tw#t-293933 深井效應:治療童年逆境傷害的長期影響 The Deepest Well: Healing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Childhood Adversity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2216?fbclid=IwAR1ke3sSQYOMDVtGf9u4onZsOcY5LWp7wtBOdzOZoYoL_sMDBE9FVKygKe8

Completing the Trauma Cycle

Image
Completing the Trauma Cycle 這幾天聽了新的podcast收穫很多,一位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教授創傷療癒的老師在受訪的時候舉了這個例子 ─ 在非洲的大草原,獵物們看到獅子來了,死命奔跑逃命成功,來到沒有生命威脅的地方之後,會先發抖,抖掉身體裡面飆高的可體松壓力賀爾蒙,抖掉緊繃的肌肉張力,用力的發抖2分鐘後恢復正常,若無其事的,繼續吃草。Life goes on. 發抖的功能是什麼? 全身的自律神經系統重設,壓力賀爾蒙濃度恢復正常,恢復平靜。 人類遭遇意外或創傷之後,身體也會發抖,受驚嚇發抖,很正常。其實是好事。但是這個時候有人遞一條毯子給你,安撫你,在那一刻,我們把創傷鎖在身體的每個細胞裡面,cycle did not complete。創傷鎖在意外發生的那個當下的情境,鎖在你的身體裡面,鎖在聞到的氣味,當天的溫度,身處的空間記憶等等裡面。日後遇到類似情境,身體就會記起那個意外,開始出現創傷症狀。問題在於,意識層面你不一定知道,但是身體其實一直在熟悉的情境裡面重複經歷那個意外,因此你開始覺得有壓力、很疲憊、憂鬱症狀、一團糟。 聽完豁然開朗。 身體需要學會排解壓力啊!我們都在第一時間安慰自己,安慰小孩,安慰別人,it's okay,不會有事。可是害怕很正常,恐懼很正常,緊張很正常,都是遇到大事、緊急狀況、重大生命事件會有的反應。不要逃避,其實要面對。 類似的道理。很久之前,約莫是我自己也開始學習父母角色的時候,有一天聽到某位心理學家的訪問,她說,父母要學習在小孩面前把架吵完,而不是避開衝突場面,噤聲,and take the quarrel elsewhere,換到小孩看不到的地方。於是小孩一直都只有看到衝突的開始,壓抑,然後沒有結束。他們從來沒有看到情緒的起伏與釋放,雙方的意見溝通,以及最後的退讓和妥協、和好。好有道理。 用到實際的生活上吧!這幾年來我們也都是這樣,在孩子面前討論家務大事,意見不同,提出主張,然後熱烈討論/爭執,最後達成結論。遇到小孩在學校受挫有人際關係問題或甚至是遇到不講理的老師的時候,我們陪小孩一起說,ㄟ這樣真的很委屈/很糟糕/很難過吧,我懂。抱著/陪著小孩一起哭哭,哭完後跟孩子一起討論,好那現在你覺得該怎辦才好啊!慢慢理出可能的行動方案,揣測可能的結果,然後請孩子選擇一個她覺得可以執行...

植物油的顏色與抗氧化

Image
植物油的顏色與抗氧化  大家應該有注意到植物油有各種顏色,從透明、淺黃到橘色、橘紅、綠色甚至是紫黑色等。越是未經過精煉製成的油品,顏色越是多樣,這些顏色表示油裡面含有各式各樣的「不皂化物」或「脂肪酸伴隨物」,也就是使得植物油可以療癒的重要角色。自然的療癒力,就在架上這一瓶瓶顏色繽紛美麗的植物油裡面。 那這些成分是哪些東西? 舉兩個例子,不同顏色的油裡面,可以找到類胡蘿蔔素和類黃酮。大自然裡面有超過600種以上的類胡蘿蔔素 carotenoids,還有超過4500種的類黃酮 flavenoinds。這些成分多半具有抗氧化,保護身體免於自由基傷害的功能。 我們常聽到「抗氧化劑」,但他到底是什麼東西?人類不是需要氧氣才能存活嗎?為什麼要抗氧化。自然運作的方式,需要平衡與和諧。氧氣賦予生命,但同時卻也是具有殺傷力的一種物質。殺傷力是什麼意思?切一片蘋果放在餐桌上,過一陣子蘋果會變成褐色,大家應該都有經驗。蘋果接觸到空氣,「氧化」了,變成褐色。皮膚接觸空氣也會「氧化」,就是我們常擔憂的老化的過程。對於氧氣我們又愛又恨,can't live without it, but don't want too much of it. 「抗氧化劑」顧名思義,就是可以防止氧化,或者說減緩氧化速度的物質。氧化的過程,是透過搶奪物質化學結構上最外圈的電子,使原本穩定的物質形成自由基,使得原子或原子團變得不穩定。也可以說自由基就是不穩定的原子,或是少了電子的原子團。而當我們提供給身體抗氧化劑的時候,其實就是透過抗氧化劑會產生不穩定的原子和原子團的特性,提供我們的身體細胞恢復穩定狀態所需要的電子。簡單來說,抗氧化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大自然在水果、食物、植物葉片、穀物、種籽油裡面,配備了數千種抗氧化劑的化合物。題外話,在飲食營養學上常聽到一句話, everything in moderation,凡事適量。我們需要氧氣才能生存,但是過多氧氣卻會造成傷害。但是大自然有平衡的作法,在天然食材裡面就帶來這些保護性的化合物,維持植物與動物的健康和生命週期。這些抗氧化的化合物在植物油裡面就有,尤其是各種顏色鮮豔的抗氧化劑。 Carotenoids 類胡蘿蔔素 胡蘿蔔素 茄紅素 葉黃素 玉米黃質 Flavonoids 黃酮類化合物 花青素 原花青素 ...

嗅覺、文字與情緒

這學期去上通識課的時候,我特別請學生在嗅吸每個香氣的時候,仔細嗅聞並記錄下「香氣印象」,為了讓孩子們體會一下以文字記錄香氣的難度。同學們 email 來的作業,也如實反映了課堂上我提到的,人類描述香氣的語言文字是如此匱乏,但香氣卻是如此的與我們的情緒緊緊相扣。 剛剛一邊料理晚餐一邊聽著廣播,聽的是為Prince寫傳記的作家 Dan Piepenbring 的專訪,他說到Prince死後他還是不知道當初Prince 為何找他寫傳記,但可能跟他的遣詞用字能力有關(diction/words,”you know a lot more words then I do.”)。專訪繼續往下,講到他跟Prince一起工作,對 Prince 的印象,是他身上永遠帶著香氣,而那些香氣,詞藻文筆豐富如他,無法以文字描述(and I struggle to describe his scent),在Prince死後,當他再度在 Prince 的衣櫃裡聞到那一股熟習的香氣,無可遏止的悲傷襲上 -- "...and he would certainly exude a fragrance. He was always a very perfumed man, and I struggle to describe his scent, but after he died, when I saw his wardrobe again, it still exuded that scent, but, of course, without that extra dimension that comes from it being on the skin as well. And I remember being just bowled over with sadness to smell him on his clothing still. 所以同學們不用太難過,形容不出馬鞭草酮迷迭香的氣味是正常的(笑) 新聞連結 Prince Wanted To 'Break The Mold Of The Memoir,' Says His Co-Wri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