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August, 2020

More Than Up to Snuff - Snuff Bottles

週二、三這兩天全家去台北小旅行,北投泡湯和參觀故宮,還有在台北地下街逛電玩漫畫 weeb heaven(LOL),走了大概2萬步接近斷腿。除了安排家庭旅遊與暑假告別之外,也是為了讓娥媽媽我順道去看故宮的天香茄楠(沉香)還有鼻煙壺的展覽。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Took a 2-day family trip to Taipei for hot spring and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he main attraction for me, other than the hot springs to relax my body, is the agarwood exhibition and the most exquisite snuff bottles. (They are more than up to snuff!) And of course there’s also the world famous fatty pork and jade cabbage. A post shared by 女巫阿娥 (@clairewitchchronicle) on Aug 26, 2020 at 10:55pm PDT 今天先來聊一下鼻煙壺。 學生時代因為協助老師教學順道遊玩的機緣,去過北京,在大街小巷胡同裡亂逛的時候,也在藝品店裡差點失手買了仿製的鼻煙壺,對這工藝品非常的好奇。時光快轉二十年,投入植物香氣生活後,不意又發現鼻煙壺的展覽,當然想法順道去參觀。網路上搜尋一下資料,說現鼻煙壺的起源是發明煙草的印第安人,而商業化的鼻煙(snuff)則是義大利人在14世紀發明的,用上好的菸葉,加入薄荷、冰片等藥材碾成粉,密封窖藏陳化製成鼻煙。傳到亞洲來大概是中國的明朝時期,但進口數量很少。到了康熙皇帝開放海禁,傳教士們開始攜帶鼻煙與鼻煙壺進入中國,才慢慢讓吸鼻煙成為時尚,也開始有了各種鼻煙壺工藝品的出現。 所以說穿了就是 menthol cigarette in a bottle,裝在瓶子裡的薄荷煙。不過傳到中國後,吸鼻煙的方法有一些小演變。鼻煙壺從單純的一個瓶子,變成在壺蓋上配置小杓,可以把粉末舀出來,放在手背的大拇指上,維基百科說是靠近陽谿穴,但我看博物館人...

左手香膏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Plectranthus amboinicus, Lour. 左手香膏 Indian Borage Salve #herpes #mouthsores #cubanoregano #frenchthyme A post shared by 女巫阿娥 (@clairewitchchronicle) on Aug 9, 2020 at 2:31am PDT 這兩天在幫朋友製做左手香膏,她想要試試看處理唇皰疹的問題,順便做一些給家人使用/備用。起因是我貼了左手香酊劑處理唇皰疹的資料(上週末去聽藥草學研討會的講義),有醫師/醫護自己以酊劑實驗,發現左手香酊劑稀釋後的噴劑可以讓唇皰疹在二日內收口。當然這可能是受試者人數N=1或個位數的個案報告,還不是臨床醫學報告的paper,但還是非常的令人期待。  所以我想做成藥膏或許也是個不錯的方式,再搭配芳療上我們已知可抑制病毒的精油,做成濃度適當的藥膏,或許用這個方式徵求朋友當白老鼠人體實驗看看。藥膏的配方濃度是稀釋的,所以就相對比較安全,先講求不傷身體,再追求功效。  對於民間藥草的療效,遇到現代醫學,很容易被打為「迷信偏方」,加上雖名為「芳療師」,但在這個沒有官方認證的學門裡面,我們不是醫生也不能診斷治病,所以我分享的時候總是有點戰戰兢兢,會跟家人/友人提醒,要先確診,或已知自己有某個症狀,對自己身體也有一定的觀察與瞭解,再來嘗試這些配方。  這兩天也正好在跟漢醫朋友們聊天,說不管是中醫、自然醫學,芳香療法或民間藥草都是一樣,某種程度上都是「有功無賞,拍破愛賠。」(攤手)  這罐左手香膏的配方,大致上是左手香浸泡橄欖油、蜂蠟,以及文獻上可以查得到具有抑制單唇皰疹病毒的精油+皮膚組織修復+殺菌抗病毒+抗組織胺+收斂傷口等效果的精油構成的複方。到底放了哪幾支精油,請容我保留給上課見得到面的學生,但其實手上有芳療書的朋友都可以翻書或搜尋一下網路上有提到的文獻。《#阿娥的居家香草保健萬用書》裡面也有專章介紹左手香的各種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