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the label smell │嗅覺

氣味與人生

Image
來分享一些有的沒的,關於移居美國後,鼻子的遭遇。 某日去 DMV 辦理州身分證申請手續,搭車到了DMV門口,一下車全家吶喊,「為什麼這裡有蚵仔煎的味道?」美國內陸當然是不會有台灣的蚵仔煎,所以到底那附近是什麼植物,什麼花,什麼樹,散發出類似蚵仔煎的香氣。這個謎底,恐怕永遠無法揭曉。 陌生的城市,陌生卻又彷彿熟悉的氣味,妥切的形容著這趟移居的經驗。 剛來不久,某天揪小孩一起練習搭車進城去玩。在 Denver 的市區走來走去,走到腿痠,跑進7-11,順便見證台灣的便利商店有多麼無敵。一整間便利商店除了糖果巧克力,還是糖果巧克力,少許的洋芋片類垃圾食物。進門右側一排思樂冰的機器,父女三人很興奮的一人選了一種口味。我低糖/醣飲食習慣了,自動站到旁邊遠離。結果這個化學思樂冰有多可怕呢,小時候號稱餅乾甜點怪獸的妹妹,喝了一口這杯藍色充滿香精的飲料,眼睛瞪大+吶喊,這也太甜太充滿香精了。我接過來也喝了一口,果然,甜+香精味道滿滿。如果要追究有什麼味道聞起來「很美國」,我可能會投票給這一杯思樂冰。 後來,我家(已經不是高中生的)姊姊,開始去超市打工,某日她從上班的超市帶回員工小禮包,裡面滿滿的沒聽過的零食餅乾條,約莫是利用員工做市場調查的意思吧。像是在拆盲盒似的,我們逐一拆封品嚐這些沒聽過的零食餅乾條和飲料沖泡粉,吃/喝起來的感覺呢,你猜對了,滿滿的香精。 濃郁的味道,還包括長工在賣場買回來的,太香的 DOVE 香皂、廚房的飽和度破表靛藍色強力洗碗精,以及洗碗機專用洗劑。每次吃飯、喝水都覺得好像在吃化學香料。搬到自己的小公寓之後,因為天氣熱我們不願意開洗碗機來用(小公寓熱氣很難散),在找到無香精洗劑之前,買了比較不香的洗碗精,手動慢慢洗。我準備本週要下手買製皂材料回來,開工自己做肥皂。 剛搬進小公寓的時候,房子雖然只空屋數日(前任房客剛搬走不到一週),但公寓門窗沒開,熱天很容易就讓氣味悶在裡面。我們進住的時候,公寓裡都是前屋主留下的氣味,還有緊閉不流通的悶滯感。後來在 garage sale 買到抽屜櫃,也是一樣的問題。我的解方,當然就是拿出精油點兵點將,選擇想要的氣味,徵求全家人(的鼻子)的同意,在空間裡面擴香。櫥櫃的悶味,就用精油滴在廚房紙巾上,放進抽屜裡面,同時把抽屜打開通風。一天後再把衣服放進去。 前陣子跟大家分享舊物店 thrifting 挖寶的經驗,衣服、床單、被套和窗...

情緒低落與神經鎮靜的茶飲配方

Image
人生的挑戰從未停過,這兩日覺得心和腦袋都很辛苦,盤點了手上的、院子裡的乾燥與新鮮藥草,選了3種藥草,為自己沖了一壺茶。 1 份 薰衣草( Lavandula angustifolia ) 1 份 檸檬香蜂草( Melissa officinalis ) 1 份 美黃芩( Scutellaria lateriflora ) 茶香宜人,但後韻帶著苦味,把一股勁衝往大腦且降不下來的血液和能量往下引流、疏散。 茶兼具芳香和苦味。芳香來自薰衣草和檸檬香蜂草,苦味來自薰衣草和美黃岑。薰衣草與檸檬香蜂草的氣味,安撫神經系統,香蜂草安定心輪,薰衣草作用於大腦。 配方靈感,來自 Michael Tierra《The Way of Herbs》,設計用以處理情緒低落與神經憂鬱的配方。 1 份 薰衣草( Lavandula angustifolia ) 1 份 檸檬香蜂草( Melissa officinalis ) 1 份 美黃芩( Scutellaria lateriflora ) 1 份 洋甘菊( Matricaria recutita ) 1/2 份 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 1/2 份 薑( Zingiber officinale ) 原配方多了洋甘菊,並添加甘草和生薑。洋甘菊與薰衣草一樣,同具芳香與苦味特質。甘草和生薑則有滋潤和驅動(加速藥效)特性,如果體質比較乾燥、寒涼,可以斟酌添加。 泡茶步驟: 把 1 盎司(約30克)的藥草複方放入一品脫(473mL)沸水中,蓋上蓋子,浸泡 20 分鐘。配方很溫和,每次喝1杯,一天 可以喝2-3 杯。 補充說明:西洋藥草學體質能量學上說的神經「憂鬱」,跟憂鬱症可以有關,也可以無關。憂鬱 depression 在這裡指的是「動不起來」、僵住、通常體質是冷的狀態,「沒有能量或缺乏資源所以無法動」,也有可能是「卡住了,能量進不來也出不去所以無法動」。 --  這裡記錄著喜歡香草,喜歡香氛,喜歡喇皂,喜歡料理的女巫阿娥的各種手做皂與香氛小物,分享阿娥的生活種種。喜歡阿娥寫的東西,可以請阿娥喝咖啡,但我會把錢拿去買書。  請阿娥喝咖啡   透過PayPal贊助阿娥  或  報名上課

迷迭香的藥草製劑

Image
熟悉迷迭香的人很多,種植迷迭香的人也很多。家有 迷迭香之後,在藥草學上,通常如何運用迷迭香呢? 迷迭香 Rosemary 泡茶 :迷迭香的活性成分,可以分成可溶於水和可溶於酒精兩類,所以泡茶嚴格來說不是最好,但是可以接受的一種方式。水可能無法萃取出二萜、三萜或萜稀精油成分,因為這些只能溶於酒精或油脂。但水可以萃取出單寧、黃酮類、酚酸和其他一些化合物。最好是要有浸泡的步驟,也就是把沸水倒入茶壺內,淹蓋植材,然後蓋上蓋子浸泡 15-20 分鐘,再過濾飲用。蓋上蓋子很重要,這樣才能保存精油香氣,避免蒸發到空氣中。迷迭香浸泡茶不僅適合飲用,還可以作為傷口和頭皮的沖洗液,以防止落髮,增加頭部血液循環。Rudolph Steiner 還建議用迷迭香洗澡,增加末梢循環並刺激大腦和感官能力。建議用量:每 2大匙迷迭香,對 240ml 左右(約一杯)的水。 浸泡油 :以橄欖油製作迷迭香浸泡油,適合局部外用,可溫暖寒冷僵硬的關節,刺激末梢循環,緩解靜脈曲張,強化毛細血管,並促進頭皮和頭部的循環,以治療掉髮和記憶力/注意力不集中。可以透過隔水加熱鍋來製作,快速完成。製作過程一樣記得蓋上蓋子,保存香氣。可以熱製6-8小時左右。浸泡油中也可以再添加精油,效果更佳。建議劑量:根據需要局部使用。 酊劑 :浸泡酊劑是很適合保存迷迭香的方法,因為萃取效率比單純的浸泡油和浸泡茶湯都來得好。一般酊劑製作都使用 40% 的酒精,但因為迷迭香含二萜、三萜等較大分子成分,使用 60-70% 左右濃度酒精,萃取效率會更好。完成後的酊劑,因為酒精濃度高,更快速揮發,也意味著活性成分運行速度更快,可以快速到達頭部和大腦。製作比例: 1:5 。建議劑量:1-2 mL,每天 3 次 Note: 這是阿娥近期最愛的方式,採收後直接浸泡伏特加酒精,可長期保存。最近常提供給有神經炎相關症狀的長輩,小劑量滴在水裡喝,當作日常保養。 精油 :迷迭香精油可以刺激頭皮循環,幫助治療掉髮,也是治療風濕、關節炎和肌肉疼痛的極佳選擇。將精油稀釋在植物油中,塗抹在需要的部位。也可用於擴香,有助於呼吸系統,可以抗菌,也有助於記憶和認知功能。 加入藥草學的世界,歡迎 報名《女巫阿娥的西洋藥草小圈圈》Herb Circle --  這裡記錄著喜歡香草,喜歡香氛,喜歡喇皂,喜歡料理的女巫阿娥的各種手做皂與香氛小物,分享阿娥的生活種種。喜歡...

一滴精油的重量

Image
很久以前上芳療課的時候,上到調製配方的時候,開宗明義學到的是1mL≑20滴。30mL的基質+12滴精油,可以做出2%濃度的按摩油。如果遇到精油內塞滴口較小的精油瓶,可能要到30滴,才有 1mL。 後來我又上了國外老師線上進階芳療課,有一回老師跟我們分享她坐下來 nerd out 的成果,拿出手上的精密電子秤與滴管,測量精油1滴到底多重。 老師當時使用 Florihana 和 Original Swiss Aromatics(Kurt Schnaubelt 老師的品牌)來滴精油測量。 直接以品牌的精油瓶內塞來滴精油: 1 滴薰衣草=32mg 1 滴肉桂葉=30mg 1 滴快樂鼠尾草=42mg 1 滴澳洲尤加利=28mg 上述是第一滴的重量,接著滴下來的第二、第三、第四滴等,重量誤差落在±.01-.03 範圍內。上面這些精油的重量平均值約 1 滴 = 33 毫克。 如果使用實驗室的微量滴管/移液管(pipette),結果的差異性與上面類似: 1滴薰衣草=8-22mg 1滴快樂鼠尾草=16-19mg 1滴澳洲尤加利=17-18mg 平均值約為 1 滴=12.75- 14.75 毫克 Note: 老師選的這幾支精油,都不是濃稠度高的,可以想像,如果是岩蘭草或陳放比較久的廣藿香,重量應該會超過40mg。 有些書籍或網路資料提到一滴精油約為40mg,我猜測可能是以 1mL≑1g=1000mg 這個邏輯去推算,1mL既然是20滴,所以 1000mg÷20=40mg。但精油是比重比水小的物質,會漂浮在水面上(有少數精油例外,比水重,會沉到杯底),所以1滴精油不到40mg,是很合理的。 也有些文獻說一滴大約是 25-30 毫克。 1mL 到底幾滴,或者說一滴精油到底多重,取決於精油瓶滴口尺寸,或者使用滴管/移液管(pipette)的口徑,以及精油本身的濃稠度,比重等。 老師還以玻璃量筒量取 1mL,用不同的精油,都在20滴時候滴出了 1mL。 以居家芳香調劑來說,只要考量個案背景(年齡、體質、調製目標等)設計配方,計算出適合的安全濃度,其實不太需要這麼精密的計算。重量和容量的差異,最終造成的差距可能只有幾滴而已,在實務的運用上,即使粗暴的把1mL 當成1g,調製出來的產品的最終療效,差異並不太大,個案多半也沒有什麼感覺。 芳療有這麼久的歷史,以傳統的使用方法來說,一般居家使用者不會有...

藥草生活基礎 第十一課 香草沐浴鹽 Herbal Bath Salt

Image
一天的疲憊時光結束之後,在泡澡盆中添加香草浴鹽,進行全身的浸泡,可以舒緩、放鬆或提振。溫熱的水溫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身心靈,再添加可以溫暖、防禦、或放鬆、舒緩的香草與,依照每日需求選擇瀉鹽、海鹽或岩鹽,搭配居家種植或購入的乾燥香草,增加療癒效果,提高夜間睡眠品質。 以阿娥的媽媽悉心照顧的甜馬鬱蘭為例。甜馬鬱蘭具有調節自律神經失衡的的療效,可以幫助緩解失眠、焦慮、消化不良、心悸、高血壓等等症狀,在感冒好發的秋冬季節,運用甜馬鬱蘭與其他對上呼吸道有所助益的香草,可以幫助平靜入睡。得到充分的休息之後,身體有機會修復與提振,更能夠有勇氣面對新一天的挑戰。 瀉鹽 Epsom Salt:含硫酸鎂,容易被皮膚吸收,可舒緩神經助眠、也可消除淤傷。 海鹽/岩鹽/黑鹽 Sea/Rock Salt:富含鹽分和礦物質,有許多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 材料 適合泡澡的香草:甜馬鬱蘭、薰衣草、尤加利葉、迷迭香、檸檬香茅、玫瑰花苞、金盞花、薑片等 沐浴鹽 2 大匙(岩鹽、海鹽、瀉鹽、黑鹽等都可) 紗布或胚布 棉繩或緞帶 步驟 將紗布或胚布裁剪成25公分見方的正方形或圓形。(我常直接用嬰兒澡巾、手帕綁起。) 把香草稍微以玻璃杯底碾壓,破壞其結構以釋放有效成分,放在布料中間。 加入2大匙沐浴鹽。 把香草和沐浴鹽以布包起,用緞帶綁起來。 可額外滴入4-5滴氣味與放入香草合拍的精油。 泡澡時將香草沐浴鹽布包掛在水龍頭上或直接泡入浴缸裡,享受香草帶來的放鬆香氣。 浴鹽的保存 將製作好的浴鹽存放在密封罐內,可儲存數月至一年。 ── 喜歡這類藥草介紹文字,且有意興趣更深入認識藥草的朋友,歡迎加入 藥草小圈圈 的行列 ── 瞭解藥草小圈圈在做什麼,可看 阿娥YouTube影片 ,或直接上阿娥網站報名《 藥草小圈圈 》。 喜歡女巫阿娥寫的東西,可以請阿娥喝咖啡,但阿娥會把錢拿去買書。  請阿娥喝咖啡  或  透過PayPal贊助阿娥

百里香薄荷蒸臉清潔液(藥草蒸氣延伸應用)

Image
百里香薄荷蒸臉清潔液 Thyme Facial Cleanser 配方與步驟出自《 女巫阿娥的居家香草保健萬用書 》 香草煮成茶湯,再加入可以調理皮膚的精油,透過蒸氣讓皮膚上的毛孔張開,讓皮膚流汗,幫助皮膚排出堆積在毛孔裡的污垢,並達到抗菌的效果。對痘痘肌、問題肌的朋友來說,是可以定期保養與調理的好方法。 材料 百里香葉片、薄荷葉(檸檬皮、玫瑰花瓣、玫瑰草、迷迭香、廣藿香等也可) 600ml 過濾水 皮膚調理的精油 1-2滴:例如天竺葵、大西洋雪松、娏牛兒醇百里香、玫瑰草、廣藿香、薰衣草等 大毛巾 步驟 取一平底鍋,將香草與過濾水加入,煮沸。 把鍋子從爐子上移下來,稍微冷卻後,倒入大碗中,滴入精油(可不加),面向碗以蒸氣蒸臉。 可同時以後毛巾覆蓋頭部與碗的四周,確定溫度不會燙到皮膚的前提下,讓蒸氣接觸到自己臉部的皮膚。並且排汗。蒸完臉後再以其他的面膜保養,效果加倍。

占星藥草學入門的方式

Image
今天在臉書粉絲頁上的貼文,收錄在這裡。 ── #閒聊 其實好像不怎麼閒聊,但有人問,所以我快速講一下跟大家分享。 (ps. 但我剛寫完覺得這不就課程大綱 哈) 有朋友問我,也想自學占星藥草學,要怎麼開始。我簡單整理,有幾個基本的工作可以先做。 A 先報名阿娥的西洋藥草學和植物油專論:哈哈,沒料到吼! 是置入廣告但是也是真心推薦,想進入占星藥草領域,要對藥草和營養學有基本認識,知道藥草有不同屬性(例如冷/熱、收斂/放鬆、滋潤/乾燥,有酸甜苦辣鹽黏油等性質)。 然後,進入占星的部分 ─ 1 先認識12星座的特質 大家看占星都先看自己星座、個性如何,傾向如何,所以不妨也從認識12星座這裡著手。但是不要只看你的太陽,在醫療占星/占星藥草的運用上,你需要綜合看命盤。初學者先認識12星座,然後可以看自己的上升、月亮和太陽,判斷自己的體質偏向。從這裡入手,因為跟自己貼近,讀起來會比較有樂趣。 - 體型/體質跟上升星座比較有關 - 太陽進入的位置可能是一個脆弱點 - 月亮所在處保持舒服狀態,維持情緒與和諧(情緒好身體就好) - 六宮,是體質上的弱點(疾厄),看需要留意或補強什麼 - 學習重點放在各個不同星座體質傾向如何,適合什麼藥草 2 瞭解星座元素屬性(土象、水象、火象、風象)、星座模式(開創、固定、變動) - 不同元素屬性與體質模式,代表這個星座的體質傾向,失衡的方式 3 認識7個行星 - 7個行星分別具有什麼特色,運行的週期 - 分別主管什麼身體部位 - 12星座宮主星分別是什麼行星 到這裡大概已經讀到頭昏眼花,外行星、南北交點就慢點再說。 4 收集身邊熟悉的人的星盤 自己的星盤只有一張(廢話),學習、對應各種身體部位/體質,資訊就不太夠,但如果有爸爸媽媽、兄弟姊妹、老公老婆小孩,閨蜜麻吉換帖兄弟,對這些人的體質與疾病史很熟悉,一邊研讀一邊對應,就會很有印象。 配此文的圖(有露點希望臉書不要鎖我貼文XD)是 zodiacal woman,不太確定是哪個時代作者是誰,內容是12星座對應的身體部位,因為我大女人主義,今天不貼 zodiacal man。XDDD 另外要 #很重要的碎念 :請從「預防醫學」或者「瞭解自我」跟「保健」的概念切入。每個行星、星座特質容易失衡的症狀、疾病,寫完一籮筐,但我們不會每種都中獎,而且星盤很複雜。例如看完自己星盤上面太陽獅子與土星有不好的相位(欸對...

乳油木果滋潤霜

乳油木果滋潤霜  媽媽(以及婆婆)都說好用的乳霜,自己今年也用得兇,於是多做一些。但是每次都做一樣的東西,阿娥手會斷掉,所以又玩了新的花樣。 材料 乳油木果脂 30g 澳洲胡桃油 20g 簡易型乳化劑3g 澳洲檀香純露150g 精油複方:依蘭依蘭、絲柏、苦橙葉,共約45d 酒精3g (抑菌用、可不加) 步驟 鋼杯內量好乳油木果脂和澳洲胡桃油,加熱融化(約60度慢慢融化即可) 離火,加入簡易型乳化劑,攪拌均勻。 滴入精油複方,攪拌均勻。 滴入酒精,攪拌均勻。 分多次慢慢加入純露,每次只加入30g左右,攪拌均勻再加入下一份,持續攪拌。 完全乳化/均質化之後,裝入面霜盒中,完成。 註:因為用了純露,不添加防腐抑菌劑的話,擔心放太久發黴,尤其送給婆婆、媽媽使用的話,她們很容易「捨不得用」,放太久反而腐壞。所以放了少量酒精,幫助抑菌防黴。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女巫阿娥 (@clairewitchchronicles)

Baby Pink Lotion

忙碌的一年,終於來到尾聲。 去年上完西洋藥草學線上課,今年完成植物油專論。兩門課結束後,我一心想把這兩堂課所學融合在一起,最好的方式就是開藥膏課了。製作藥膏要有藥草概念,也要懂油品。今年正好冷得早,也冷得很穩定。一連串為學生開了好多堂藥膏課,運用手上材料,玩得很盡興。 元旦假期要回爸媽家小放風,邁入更年期的我與媽媽要一起回春,於是興起想做個少女心噴發的粉紅色乳液,帶回家孝敬媽媽。 (但從小我就沒喜歡過粉紅色,老了整個反常是怎麼回事,哈哈。) 以下是我一邊製作一邊猜測/調整出配方的流程。 先製作浸泡油 玫瑰花瓣10g 酒精50g(足以浸濕花瓣的份量即可) 放置隔夜後,發現玫瑰花瓣的紅色褪色成淺褐色,於是隔日製作浸泡油的時候,決定加入朱草根。 加入5g朱草根 alkanet 倒入240g榛果油 放入電鍋保溫1小時,油液顏色變成玫瑰紅後取出 乳液配方 60g 玫瑰花+朱草根浸泡油 2t 簡易型乳化劑 190g 西洋蓍草純露 複方精油:薰衣草、大花茉莉、永久花、玫瑰原精 步驟: 先把油和乳化劑混合攪拌均勻。 慢慢分多次加入純露,持續攪拌,完全乳化至絲滑狀。 滴入精油,攪拌均勻。 分裝到面霜瓶中,貼好標籤。 --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好看,可以 請阿娥喝咖啡 ,但我會把錢拿去買書:我愛看書,也寫書。要有錢買書,才能看更多書,寫更多書。  https://www.buymeacoffee.com/clairechronicle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女巫阿娥 (@clairewitchchronicles)

採收/乾燥香草的訣竅

拍這張照片時拉近鏡頭,被iphone和IG濾鏡處理過,看起來有點失真。貼這張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採收/乾燥香草的訣竅。 西洋藥草學課程我們有談到採收新鮮藥草的葉片部分,講義上我這樣寫(節錄): (西洋藥草學的同學請看slide p.57) -- 葉片(地上部位):通常早晨、仲夏採收,葉綠素與芳香、藥用活性此時最為活躍。露水蒸發後,正午之前,避免溫度上升、光合作用開始,香氣也揮發掉。 採仍在生長的青壯葉片,花苞出現前。溫柔對待不要壓壞葉片。只採健康完整的葉片。 倒掛陰乾,酥脆(但不到粉狀)就可收入瓶內。大葉片可鬆鬆放在紙袋內吊著陰乾。 -- 之前有同學在Line上面傳照片問我,老師我這樣乾燥可以嗎?我也回傳了我的照片跟她分享。看了我的照片她說,原來乾燥香草也可以這麼綠。當下我沒有繼續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同學的藥草是黃褐色,而我的乾燥藥草可以是綠色的。 上周末我在聖賀德佳藥草工作坊台下振筆疾書的時候,張隆仁老師提到,香草束最好的乾燥溫度是40-50度,這樣乾燥下來的香草,顏色綠,且可保留最多的香氣。那時我才忽然懂了,褐色的原因是把香草放在大太陽下直曬。 我分享一下我的實際生活操作。 我的藥草主要種在頂樓,我的頂樓分成三個空間,前方是藥草園,中間樓梯間傳統上的神明廳,我用來處理我的花草乾燥,各種手作的工作台面都在這裡,後方則是洗衣/晾衣空間。藥草園的香草可以採收時,即使只有「一心二葉」可以採,我就會用園藝剪或用手摘下,分類放在各自的容器(回收洗淨的紙碗/塑膠盒子等)裡面。如果有先沖水洗淨,就把水甩乾再放進去,隔日會記得翻面確認底面的水也有蒸散掉。這些用來陰乾各式香草的容器,都放在工作空間(室內)的落地窗旁,西曬,乾/熱。因為每天都要洗衣服,一定會到頂樓,也就一定會巡視一輪乾燥香草的狀態。 容器中的香草們,大概在頂樓/西曬這個環境裡面3-5天,至多一個星期,捏下去有酥脆感的時候,我就會放到瓶罐裡面密封收藏。密封罐的收納位置,不在頂樓,而是我工作的書房裡的書架上,或者樓下廚房的收納櫃裡面。 這樣的操作方式,一直以來我的香草香氣都保留得很好,顏色偏綠或帶著綠色調的淡褐色。跟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都能採收/乾燥出鮮綠可口的香草。 --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好看,可以 請阿娥喝咖啡 ,但我會把錢拿去買書:我愛看書,也寫書。要有錢買書,才能看更多書,寫更多書。  https://...

嗅覺訓練 Smell Training

Image
嗅覺訓練 Smell Training 近日台灣確診人數上升,我身邊也開始有朋友確診。這一波Omicron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嗅覺喪失/弱化的症狀? 嗅覺與人的生活品質有極大相關,如果工作與嗅覺相關,遇到這樣的事情更是讓人感到困擾。這陣子聽一些芳療相關的線上講座,剛好又聽到了關於嗅覺訓練的內容,這一篇簡單以文字整理,提供大家參考。沒有嗅覺喪失的情形,也可以當作培養嗅覺靈敏度的練習。 以下描述的方法,是不少與嗅覺訓練相關的芳療機構推薦的,如果大家有興趣,也可以 google 搜尋 smell training。 1. 選擇香氣 選擇四種個性截然不同的香氣,不一定要這四種,只要是生活中熟悉、喜愛、可辨識、有記憶的香氣就可以。 · Clove 丁香苞 · Lemon 檸檬 · Rose 玫瑰(或天竺葵) · Eucalyptus 尤加利 不熟悉精油的朋友,運用廚房內的香氣也可以,例如香蕉、咖啡、肉桂與檸檬等等。請選擇在嗅覺喪失/弱化之前就很熟悉的氣味。 拿一個空罐、裡面用棉片、棉球或試香紙滴入想要的香氣。在罐子外面標明每一罐的香氣名稱。 2. 嗅聞練習 不要直接拿精油瓶來聞,香氣太過於濃厚強烈。滴在棉球上放在空瓶裡面,讓香氣分子可以散佈在空罐的空間裡面,讓鼻子緩緩吸入。 請把香氣罐靠近鼻子,放鬆,慢慢的,溫柔的,淺淺吸入香氣(模仿兔子鼻子那種快速簡短的吸氣法),不要深呼吸,而是吸入讓香氣分子停留在鼻腔黏膜裡面。嗅聞的同時,在腦袋裡回想記憶中的香氣。每個氣味吸兩到三次,大概20秒左右就夠了。等候五分鐘,再換另一個味道,一來讓嗅覺可以休息片刻,另一個是可以讓大腦有時間連結香氣記憶。 嗅聞氣味的時候,可以同時回想這個氣味相關的經驗事件,有助於重新連結被病毒破壞/中斷的嗅覺神經。 請專心的嗅聞。(不要一邊看電視追劇,不要講電話,或有人在旁邊聊天。) 結束後,把罐子關好收起來,放冰箱或陰涼處,明天繼續。 3. 練習的時間 每天早晚練習一次,持續練習12-24週,幫助嗅覺神經重新與記憶連結,慢慢恢復嗅聞的能力。可以的話,儘快在發現嗅覺喪失就開始練習,12個月內會比較有效。 把每天的練習心得記下來,寫筆記/日記,記錄下嗅聞練習時的嗅覺體驗。 嗅覺訓練需要有耐心,但是持續的努力,就有機會恢復與生存攸關的重要感官。 參考影片: 1 https://www.youtube.com/wat...

桑葚果醬 Mulberry Jam

週末偷閒做了藍莓桑椹果醬,變成這兩天嘴饞的果醬吐司首選。烤好土司的時候,即使肚子不餓,循香而來的家人,每人最後都自己烤了一份。 春季正是桑葚盛產的時節,臉書牆上看著台灣各地朋友都聊到摘桑葚、熬果醬,我也分享一下我熬果醬的小撇步,秘密,當然就是添加香料。運用已經做好的酊劑,尤其方便。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女巫阿娥 (@clairewitchchronicles) 材料 桑椹 1000g 乾燥藍莓(可省略)隨意 檸檬片 5片 香草酊劑 1大匙 小荳蔻酊劑 1大匙 麥芽 600g 二砂 100g 吉利丁 3片 步驟 洗淨陰乾的桑葚放入鍋中,不加水直接煮。慢慢開始出水後,加入乾燥藍莓(可省略)和檸檬片。 持續熬煮至水分釋出且慢慢揮發,加入香草酊劑與小荳蔻酊劑,繼續熬煮。 加入麥芽糖和二砂,小火慢煮約30分鐘,讓香料酊劑入味,也讓漿果中的水分釋出並揮發。 以冰水浸泡軟化吉利丁片後,撈出加入鍋中,持續攪拌與鍋中醬汁混合均勻。 熄火降溫後,裝入消毒殺菌過的玻璃果醬瓶。 tip 烤好土司記得先抹上一曾有鹽奶油,再塗果醬,吃起來更有風味。 #女巫阿娥的香料廚房   #酊劑   #香料   #食療   #藥草學   #homeherbalist   #spicekitchen   #mulberry   #blueberry   #homemadejam   #mulberryjam   #tinctures   #cardamomtincture   #vanillatincture   #maltsugar   #canesugar   #gelatin   #letfoodbethymedicine   #springtime   #lemonslices --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好看,可以 請阿娥喝咖啡 ,但我會把錢拿去買書:我愛看書,也寫書。要有錢買書,才能看更多書,寫更多書。  https://www.buymeacoffee.com/clairechronicle

回到與土地的連結──女巫阿娥

Image
Indie Reader 獨書人 專訪 2019 February NO. 02 -- 『我寫了一本無法歸類的書。』 採訪開始,我們拿著阿娥新出版的《女巫阿娥的居家香草保健萬用書》閒聊時,阿娥笑著說了這句話。在博客來,這本書被歸類於「生活風格>居家生活>花草園藝」,在金石堂則是「生活風格>品味/指南>品味生活」,在PChome則是「抗老養生>芳香/香草療法」,在讀冊是「醫學保健>護理/保健」,這樣一本又是園藝,又是芳療,又是護理保健的品味生活之書,阿娥是如何寫成的呢? 開啟手工皂事業是一場意外 原本在國外唸書、工作、成家的阿娥,因為打算有第二個小孩,考量到台灣有親人的人際網路支持,舉家搬回台中。偶然收到一塊朋友的朋友製作的手工皂,當時她相當訝異「在自家廚房就可以做皂?」搜尋了做皂的方法,之後著迷於油與鹼的化學變化,開啟了自家廚房的喇皂之路。 也許是第三類組的背景使然,做皂這件事對阿娥來說並不只是家庭手工業,她徹底研究了做皂需要的油與精油,進而接觸到芳療。因為想完整了解精油的運作,她甚至還上了完整的芳療課程。 「那麼你是因為學習精油才進到香草保健的領域吧?」 這問題的答案可以說是,也不是。 阿娥原本就很喜歡做菜,種香草,尤其因為異國婚姻,為了建立孩子們對父母雙方成長的文化背景的認識,家中也有過美國節日的傳統。因此阿娥的家常菜中有西式也有台菜,台菜有香料,西式菜色不可少的便是香草。平常做菜依據家人的身體狀況有意識地加入有療效的香料或香草,對她來說,使用這些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學習芳療的過程中,她發現一些精油就來自於這些常用的東西,然而在芳療圈中卻常遇到把精油簡化當成一罐單純產品的情形。她想,這可不對啊!就想要接續起精油與植物間的斷裂,因此在這本書中,她從植物開始寫,告訴讀者這株植物摸起來是什麼樣,看起來是什麼樣,有哪些特徵,再說到這株植物可以萃出什麼,用什麼方法萃取,它的療效在藥理上有什麼佐證,最後談到如何在生活中使用。 「我就是希望大家可以使用這本書。」 但是,這樣龐大的資訊要吸收要整合,還要簡單又不失真地傳達出來,我訝異她的研究精神與學習能力從何而來?原來阿娥畢業於心理系,雖未走上學術之路也受了學術訓練,長期做各式翻譯的案子建立起廣泛的閱讀習慣,加上有好奇心就想要滿足...

加味關節按摩油

Image
料理中添加黑胡椒之後,吃了身體會發熱發汗、以黑胡椒精油稀釋而成的按摩油,塗抹在皮膚上,最顯著的感受也是皮膚感覺會發熱發汗。因為黑胡椒精油具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的效果。循環暢通之後,皮膚表面或皮下的淤青血腫可去除,也可以處理緊繃的肌肉、酸痛的頸肩,尤其是在長期的壓力之下造成的卡關背痛與肩胛酸痛,可以透過黑胡椒精油破關。因為黑胡椒還具有消解脂肪的效果,加上促消化、促循環的功效,代謝功能提振,也讓黑胡椒成為「減肥」精油的重要成分之一。促進循環的效果也可以因此提振腎臟機能,促進排尿,對性慾低下也有助益。 對冬天容易手腳冰冷,血液循環不良的族群,尤其是老人,運用黑胡椒低劑量稀釋,搭配薑、月桂等促進循環的精油,再去泡腳或泡澡,可以促循環,提高新陳代謝率。局部組織溫暖之後,對關節炎、風濕痛,或是受傷後復健中的肌肉組織都有助益。用來搭配運動前的暖身按摩,和運動後的深層肌肉酸痛與疼痛緩解,也是很好的選擇。 關節炎是關節發炎引起不舒適的感覺。臨床上關節炎依照起因可以分為很多種,像是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關節炎、細菌性關節炎等等,每一種關節炎症狀與部位都不盡相同。以常見的骨關節炎這個退化性疾病來說,造成發炎主要是因為軟骨組織的變形與退化、可能是因為老化、代謝速度、肌耐力下降以及體重等等因素而造成。精油的護理並不能治療關節炎,但卻可以輔助管理疼痛的症狀,抑制發炎,以及提振情緒,讓使用按摩油的人感覺症狀較為緩和。 以退化性關節炎來說,例行的運動才是生活保健的重點,透過運動增加關節滑液的流動,加強關節周圍肌肉肌腱的強度,增加體能。透過關節按摩油緩解疼痛,讓動起來的時候疼痛不適感降低,多動才不會痛,且越走越能走。體能增加,肌肉量增加,情緒也會變好,睡眠跟著充足良好,生活品質才能提升。 #加味關節按摩油 材料 黑胡椒精油 20滴 樟腦迷迭香精油 20滴 月桂精油 7滴 岩玫瑰精油 3滴 甜橙精油 10滴 Trauma OIl 浸泡油(金盞花、山金車與聖約翰草混合的浸泡油)15g 瓊崖海棠油 7 g 荷荷芭油 5g 30ml容量的玻璃低瓶或壓瓶 步驟 準備好燒杯或量杯,量入所有的基底油。 滴入精油複方,攪拌均勻後裝入按摩油壓瓶或滴管瓶內即可。 --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好看,可以 請阿娥喝咖啡 ,但我會把錢拿去買書:我愛看書,也寫書。要有錢買書,才能看更多書,寫更多書。  https:...

阿娥芳療手作教室 線上課程

對藥草保健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加入阿娥芳療手作教室線上課程 芳香防疫 ( 2021年5月線上課程錄影檔) https://bit.ly/3sgWfcR 芳香保健室 (2021年6月線上課程錄影檔) https://bit.ly/3IVVoF2 西洋藥草學 (2021年11-12月線上課程錄影檔) https://bit.ly/35EvjMd 香料保健室 (2022年2月線上課程) https://bit.ly/3rlzHYW

《香料保健室 線上│影片課程》

Image
  《香料保健室 線上│影片課程》 來認識香料課吧!想到香料,我們可能多半直覺想到吃的,例如印度香料雞、炕肉飯滷包,或者是喝的例如紅酒香料包、香料奶茶等。芳療上也有很多精油萃取自香料,用來照顧腸胃、關節和促循環等。《香料保健室 線上│影片課程》課程共3堂課,介紹6種香料,認識身體的消化、肌肉/骨骼,免疫/循環系統,學習如何用香料來照顧身體,有吃的、喝的、跟擦的各種配方。我們用三個週日的晚上,一起來認識香料怎麼吃、怎麼喝、怎麼擦。 報名請按連結。 https://www.handmadesoap.com.tw/index.php?route=product/product&path=71_92&product_id=295 主題:香料保健室 介紹料理與芳療中常見香料,以生活化的方式和語言,一起認識香料的氣味與特性,瞭解香料入料理的應用方式,以及萃取為精油後的常見用途,以簡單、無負擔的方式,讓香氣進入生活中。 教學內容:認識「香料本人」,品嚐香料氣味,認識香料提煉所得的精油,瞭解其中的活性成分與療效,並運用其療效特性,製作處理身心相關狀況的芳香保健產品 Day1 認識消化系統與常見問題 認識芫荽籽與小荳蔻,瞭解香氣與活性成分 腸胃按摩精油應用 Day2 認識骨骼/肌肉系統與常見問題 認識丁香苞與黑胡椒,瞭解香氣與活性成分 關節痠痛精油應用 Day3 認識免疫/循環系統與常見問題 認識薑與薑黃,瞭解香氣與活性成分 香料包應用 線上上課時間: Day 1 2022/02/06(日)7-9pm Day 2 2022/02/13(日)7-9pm Day 3 2022/02/20(日)7-9pm 費用:每人 $999 #線上課程請選擇信用卡或ATM轉帳 ,收款完成就會寄出上課連結 ** 課後影片將上傳到 YouTube 平台,可永久觀看。影片設定為 private,限制有受邀的email才能觀看,報名後會透過 YouTube 系統發出邀請函,寄到你上課報名的那個email地址。如果你的 YouTube 帳號與報名上課的 email 不同,請 email 或訊息通知我。 #報名後會發出 Line 好友邀請,加入群組,可討論、諮詢與分享 • 上課注意事項: • 請先下載 Cisco Webex Meetings,桌機、筆電、手機或平版都可。 • 軟體下載連...

聽講筆記 13 - Folk Medicine in Today's World

Image
The Future of Plant Medicine Summit 演講聽課筆記之十三 影片連結 https://plantmedicinesummit.com/program/44768 主題:Folk Medicine in Today's World 主講:Phyllis D. Light In this session, Phyllis D. Light talks about the role that folk medicine plays in helping to heal the chronic illnesses of today through plant medicines that address the mind, body, and spirit. She also shares how geography and place impact folk healing techniques, how we can save those techniques for future generations, and how we can bridge folk medicine and science to our best benefit. In This Session You'll Discover: What is folk medicine? How is folk medicine connected to place? How can folk medicine and science work together for the benefit of all? coming from a oral tradition. 祖母、父親都種植藥草,從小學習。長大後在學校學習 health studies, 從 phytochemical 方向去瞭解植物,有時印證傳統用法,有時則是發現新用法,擔任傳統與實證之間的橋樑。 父親、祖母年代大家都很窮,沒有醫療保險,因此只有到「快要死了」才會去找醫生,其他時間都是藥草。但時代改變,現代人有醫療保險,有速食有現代人的代謝疾病,每個人都吃很多種藥物控制各種疾病。那藥草要如何運用? Katrina 颶風之後,在醫院擔任整合醫療中心 integritive cl...